实践理论大纲
[法] 皮埃尔·布尔迪厄
评分 8.5分
《实践理论大纲》是布尔迪厄对于人、社会和文化的理论思考与探索,其田野调查材料来源于50年代的阿尔及利亚 ,通过对当地居民婚姻策略、仪式行为、神话的地位等问题的深入细致考察,布迪厄提出了有关“制度与实践、个人与社会、认识论与谋略、符号与社会场域辩证关系”的基本观点。 实践理论(Theory of Practice)这个概念,是布尔迪厄首先在他的《实践理论大纲》一书中提出的。
区分
评分 7.8分
《区分》通过各种社会统计调查和时尚采样,揭示出各种所谓文化品位、生活趣味等文化消费其实是各阶级内部各阶层相互斗争的场域,反映的是社会的区分与差异,而这种种文化消费又再生产了这种区分与差异。 本书告诉我们,任何趣味都不是自然的、纯粹的,都是习性、资本和场域相互作用的产物。趣味是一种对人的阶级分类,而这一分类的构成、标示和维持,掩盖了社会不平等的根源,使不平等具有了某种合法的
自我分析纲要
评分 暂无
本书不是传记,而是布尔迪厄对自我的社会分析。布尔迪厄对自己采取了批判反思的视角,仅仅选取了自身经历中从社会学观点来看直接相关的特征,也就是对社会学理解和解释必要的特征。他描述了五十年代初他进入哲学场时的可能性空间的状况,他从哲学转向人种学和社会学的蜕变过程,他在阿尔及利亚战争期间从事的调查,他的童年经历和寄宿生活,最终提出对自身的知识筹划的社会学解释:他低微的出身与学业的成功产生了他分裂的习性,这
世界的苦难
评分 9.2分
《世界的苦难》是布尔迪厄晚年与其他22位合作者以细腻的情感和认真的观察及倾听,耗时三年访谈数百人所写就的田野调查著作。通过一个个以访谈形式出现的鲜活的生活史个案,展示了当代法国社会普通人日常生活中的种种困难与痛苦,并透过社会学的解释,揭示出痛苦背后深刻的社会和政治根源 ,以及人与社会的复杂关系。本书是布尔迪厄将学者责任与公民使命融为一体,集中探讨弱势群体艰难处境的最著名成果。在看似平淡的个人生活史
自由交流
评分 8.3分
内容提要 P・布尔迪厄(1930-):法国著名社会学家。H・哈克(1936-),德裔美籍著名先锋派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