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与人生
刘东
评分 7.8分
海外中国研究丛书精品系列:第一辑(10种)
评分 暂无
中国:传统与变革 【美】费正清、赖肖尔著 本书是美国学者研究中国历史、探索中国文化源流的一部力作,全书贯通古今,包容中国古代传统社会的演变、近代西方势力的渗入后传统社会变革两部分内容。书中着重于从史实的叙述中探讨一些富有启示的理论问题,从比较史学的角度研究中国历史,将同一时期的中国与西方国家互作比较,由此归纳出中国社会发展的特征。本书还着力描述中国古代哲学、宗教、文学艺术
再造传统:带着警觉加入全球
《再造传统:带着警觉加入全球》是清华国学院刘东教授在全球化视野下思考中国文化未来发展方向的忧思之作。文化全球化虽为大势所趋,却尚在过程中,我们不应将自家传统视作奄奄一息的死物,中国文化的未来正取决于我们如何再造传统。刘东呼吁,只有参验当今时代的学识、眼界与体悟,重新为传统贯注精神内容和思想活力,政治合法性和人与自然的双重危机才能获得和解。 刘东教授,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副院长。当代最具独立精神
思想的浮冰
拥有儒家价值的范导,并不能保证我们的生活无懈可击,但失去儒家价值的范导,却注定了我们的生活会一无是处。 中国文化的现代形态,正在悄悄滋养,想要成就一项事业,就要充满韧劲地挺住,把它苦苦地熬成传统。 《思想的浮冰》为清华国学院刘东教授的最新力作,希望与读者分享自己致力于复建清华国学院以来的所思所虑。书中文字在在流露出刘东在现代社会的危机时刻呼吁激活“中体西用”,思考中国文明新立场,熬出中国文化新
我们共通的理性(咏归文存)
《我们共通的理性》是刘东教授重新梳理中西文明关系,强调人类共同的理性的新作。他强调,与其按照传统把欧洲和亚洲画一条不可逾越的界限,我们可以去探索横跨欧亚大陆的共同之处。 作者调动了过往的知识储备,不仅包括了一般的中西文史哲知识,也涉及了国际汉学、比较文学、政治哲学、人类学、经济学,乃至人文地理学,以接过包华石刚在《西中有东》中做出的论述,而进一步回答那个困扰人们的问题:从长期历史来看,中西之间曾
引子与回旋
《引子与回旋》是刘东教授的最新文集。刘东老师被誉为当代最具独立精神的学界“动手派”,一直在开拓知识疆土,而在他自己看来,却又不断在重返思想的主轴,那轴心就是中西接壤的文化边界。收集在《引子与回旋》中的文章关注了自由与进化、传统的毁弃与更生等时代话题,也正显示了这个回环往复的过程,显示了刘东老师既发散又聚敛、既开拓又守成、既跨越又回归的心路历程。在看似兴之所至的随想中,在随机穿插的情绪变幻中,其实真
AI写作指南
这是一本关于研究方法与人工智能的实用手册。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是一场科技革命,以它为核心的人工智能技术正在以爆炸式的速度改变我们的生活。AIGC对科研写作,特别是社会科学领域写作的影响是颠覆性的。AIGC技术可以成为科研团队的全能助理,极大地提升写作效率。未来的3年中,在社会科学领域,谁能够最先把这些技术融会贯通,谁就有潜力把自己变成一个团队,成为超级作者。《AI写作指南》简要阐释了正
眠梦岛
德教释疑
有无公德、私德之分?道德是否需要形而上预设?修己与待人的区别何在?浙江大学中西书院院长刘东教授借着为梁启超所编著的《德育鉴》撰写题解的机缘,深入考掘梁启超的思想转变,并延伸阐发,自成一体地解答了一系列极为关键却尚未厘清的儒学难题。 借着为《德育鉴》撰写题解的机缘,作者在本书中一气呵成又多所发明、自成一体地解答了一系列极为关键且迄今尚未厘清的儒学难题,比如有无公德与私德之分、“为己之学”为什么反而
中国学术(第43辑)
《中国学术》是由浙江大学中西书院主办的一份学术期刊。现第43辑共收录论文9篇,评论3篇(第一篇内含4小篇),书评10篇,全书共近32万字。本辑收录的9篇学术论文讨论了西方学者对东方的认识、西方古代史、近代哲学与神学思辨、明清时期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等重要课题,涉猎颇广,又各具纵深性。评论部分围绕李峰《西周的政体:中国早期的官僚制度和国家》一书展开,尤其体现了就特定议题反复进行立论与驳论的学术
长问西东
本书为刘东先生对中西文化进行长期比较思考的结晶。书名“长问西东”从清华校歌“无问西东”中来。作者深入究诘“无问西东”下的西方话语隐喻,示例性地扫描了历史哲学、国际汉学、比较文学、美学、地域文化、大学研究、文化批评等领域,而又旁及边疆史学、人类学与艺术社会学,显示了宽广的关切领域和深沉的问题意识。在如此发散的思绪中,却又紧扣思想的主线,即中国与西方的文化边界。作者认为,只有紧紧扣住这条边界线,才能展
前期与后期
☆清华国学研究院副院长刘东教授 ☆以独特视角探讨学者从前期到后期的发展 断裂还是延续?一生中的前期与后期有着什么样的关系?贝多芬、张爱玲、孟德斯鸠、朱熹等天才作家经历了怎样的创作生涯? ☆深刻反思当下学术状况,阐发人文学者应有的治学之道 在急功近利的学术氛围中,在以发表、职称、引用率为重的学术机制中,人文学者应如何自处?如何协调世俗利益与学术追求? 《前期与后期》是清华大学国学院刘东教授
坚守坐拥的书城
学者不管怎么挣扎,都自有他的“不自由”,那就是无论如何也舍不得离开他的书。可“坐拥书城”也自有它的一番好处。这些厚重的书,能够帮你挡住外面的风,使得无论外边春夏秋冬,反正在四壁之间的方丈中,都保持了恒常而安然的温度。 你在这里,可以像刘勰说的那样“寂然凝虑,思接千载”,也可以随时跟孔子或者苏格拉底对话。这种自如和惬意更表现在,无论外间有多少“不方便说”的,到了这里都没有“不允许想”的……
国学的当代性
刘东教授既是中文世界最大的汉学迻译工程的主持者,同时作为清华国学院副院长,又担负着如何讲说国学的重大使命。他不满足于前人的“照着讲”与“接着讲”,特别强调建立在中国本土文化主体性基础之上的“对着讲”,认为中学应在与西学的并长争高中,焕发生机与活力,为全人类提供一种独特而有效的“人生解决方案”。此即所谓“国学的当代性”,亦即作者本人一直在追寻的“中国文化的现代形态”。全书分上下两编,上编综谈“理论背
咏叹之年
本书是刘东先生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三十余年间的文章选集,包括散文、杂文、评论、演讲、问答等共40篇,内容涵盖个人境遇、学思历程、社会批评、师友往来等,文字优美、思想深邃,展现了对学问与人生的广阔思考、对历史与社会的深刻关怀。 这是个人的记录,也是时代的注脚。 刘东,江苏徐州人。曾师从著名思想家李泽厚,获博士学位。现任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教授、副院长。研究领域包括美学、比较文学、国际汉学、政治哲
天边有一块乌云
评分 7分
本书为刘东教授先秦理性主义三部曲的第一部。 作者基于比较研究的独特视角,在无神论存在主义的强烈反衬下,潜回儒家学说的原生场域。作者在萨特哲学的现代起点,看到了最为类似先秦儒者所面临的初始思想。孔子那些使人如沐春风的教诲,竟是源自对于生命有限的悲恸自省,作者以天边的乌云为喻,肯定了儒家在现世悦乐的精神之外,更有对历史的不确定、人生的偶然与无常、天命的莫测与残酷的清醒判断,正是这种认识守住了中国文明
蜘蛛门之黑蜂盟/儿童文学金牌作家书系
评分 8.1分
理论与心智
刘东编写的《理论与心智》讲述了:更相信理论,还是更倚靠心智?这是一个问题,一个严重的当代问题。 当代生活的*机遇与挑战,都在于一下子竟冒出了那么多的理论。——这既可能预示着空前的上升,也可能标志着空前的沉沦,也就是说,人们有可能只是从宗教的信徒,半信半疑地蜕化成了理论的信徒;而他们的被那几条干巴巴理论所掏空的、貌似多元的生活世界,反有可能比古代文明更为浮薄、浅陋、卑俗和蒙
自由与传统
评分 8.3分
本书是作者近年来关于中西文化比较研究的文章荟萃。作者一直主张以传统来再造中国文化的现代形态,西学中的价值和理念恰恰提供了可供反思借鉴的思路,而自由与传统之间的张力和互动,是建立中国文化现代形态的关键。本书从比较、西学、编译、国学、汉学、日本、文学、当代等八个角度,探讨了国学与西学交流会通的角度与可能,展现了极其宽广的思虑维度。
审问与明辨
评分 8.0分
“国学热”正持续升温,可什么才是真正的“国学”?不同时代有不同的理解,同时代的论述也千差万别。从晚清、民国直逼当下,有关“国学”的学术话语,一再地成为论争焦点,而互不相让的交锋,看来还将延伸下去。 但无论社会上多么热闹,学界本身都应虚一而静,从学理层面推进既有的研究。缘此,围绕“国学”的性质、内涵、范围、取向、方法等根本问题,本书务求全面地搜集了晚清、民国时期的代表文章,
镜宫
《镜宫》:17岁的高中生南海为了逃避现实中的麻烦,无意中发现了电脑中的“镜宫”,他通过镜宫和另外的同龄人交换了人生。在前后四次的镜宫之旅中,南海带着南海的思想,成为一个面临重大选择的拳击手、面对亲情考验的老人的孙子,还有面对情感选择的小老板,以及面对死亡威胁的重症病人,体验到了四种截然不同的人生境遇。我们在“镜宫”里体验神奇,在别人的人生里成长,在生命的某些时刻里顿悟。小说结构严密,故事深刻
轰然作响的记忆
评分 9.6分
《轰然作响的记忆》:这是一部真实再现中学生精神世界和情感世界的纪实文学作品。它由12个报告文学短篇组成,12位主人公的12个中学时代最刻骨铭心、最振聋发聩的真实事件,影响了他们的一生,也让我们感受到独树一帜的青春故事,带给我们生命的感动、感慨和感叹。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大连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大连市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现为大连市青少年刊社《青少年科苑》编辑部主任。至今
道术与天下
评分 7.7分
本书收入刘东先生论学近作,分为当代研究、传统研究、比较研究、汉学研究、教育研究五辑,以其一贯的敏锐和深邃切入多个研究领域的重要问题。所收诸文,为首次结集,有论文,有访谈,文风不拘一格,显示其活泼的思想和圆融的心智。
用书铺成的路
评分 7.6分
此间收入的文字,涉及了笔者跟书籍的种种缘分,而把这些文字有头有尾地接在一起,就勾勒出了一个关于书与人的很特别的故事。
西方的丑学
这是一本从特殊角度来叙述的西方性灵小说。丑学是作者自撰的一个词,藉此重新解读西方的感性学。作者以一系列的叩问开启了讨论,将西方人感性心理的演变过程层层揭开……因丑的介入,人类感性心理的空间得以拓宽。丑,就像贝多芬《命运交响乐》里那个著名的三连音一样,来势汹汹地敲打着艺术的大门!“丑学”是作者自撰的一个词,藉此重新解读西方的感性学。作者以一系列的叩问开户了讨论,变“亦步亦趋的回顾”为一种“充满
称心如意秤
五·二班的帅哥曲小洋做梦也没有想到,他花五块钱买来的秤居然是一只神奇怪异的宝贝秤,它能听懂人的话,还能称出人的话的重量。嘿,奇了!能称出人的话的重量?称出人的话的重量又有什么用? 奇迹就这样产生啦!这只秤能判断现在、预测未来,就好比是一块试金石、一位预言家,没有它不知道的,所以它就叫“称心如意秤”!接下来发生的事情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吸引读者一口气读下去,欲罢
中国学术 第二辑
《中国学术》第二辑共收录论文8篇,评论5篇,书评14篇。论文包括历史、文化、佛教等方面中外研究者有独创性的研究成果;评论则围绕华人学者巫鸿的《记念性》在西方引发的批评、讨论、回顾这场争论并反思其意义。书评所介绍的,都是国内外较近出版的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