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学的近代转型
干春松
评分 7.4分
儒学研究名家、北京大学教授干春松精思之作。梳理西学东渐下儒学的困境和转型,探究新时代儒学的发展和未来。大学问出品 【 内容简介】 本书以政治与学术双向视角,集中梳理、论述西学东渐下,作为传统中国价值主体的儒学的困境和转型,探究新时代儒学的发展和未来。作者对近代以来儒学发展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康有为、章太炎、钱穆、张申府、冯友兰等)及其思想主张进行分析:
制度化儒家及其解体
评分 8.2分
本书从社会史和知识社会学的视角来审视儒家在中国传统社会中的角色,及其向现代社会转型过程中的历史命运。作者以儒家经典的经学化、孔子的圣人化、儒家的教育选举制度和政治法律制度的儒家化来界定制度化儒家的基本形态。通过对科举制度的废除、现代法律制度和政治制度的建立、新的观念体系的形成等过程的分析,揭示制度化儒家在国内社会矛盾和西方文明的全面挑战面前,如何逐步失去了对于中国社会的控制力,从而使我们对儒
理想的国度
评分 7.6分
本书是近代思想史研究的专著。在古代中国,没有真正意义上“国家”的概念,而传统的天下一家的观念一直是主要的观念形态。在晚清时期,中国逐渐从封闭的国家转变为现代民族独立的国家。本书介绍了近代中国“国家”观念的形成、意义以及发展历程,通过对近代中国主要的思想大家留下的浩瀚思想遗产资料进行爬梳,清晰地展现出作为概念的“国家”的发展与内涵,勾勒出传统文化观念中的“理想的国度”的蓝图。
仙与道:神仙信仰与道家修身
评分 6.8分
儒学小史
☆北大儒学研究院干春松教授,“制度儒学”的倡导者,精到绘出儒家精神演化的简明路线图 ☆儒之为儒——王官、司徒、术士……儒家思想起源何处? 先秦时期——克己复礼为仁,影响国人心理结构的基本原则得以确立。 两汉魏晋——儒学为适应现实日益全能化,与政治权力适当“交易”,进入扩大期。 宋元明清——天道性命,内圣外王,儒学
儒学与中国社会十五讲
评分 暂无
本书的基础是干春松教授在北大讲授多年的“儒学与中国社会”课程的讲义,共十五讲。作者致力于儒家思想和近现代思想文化研究,书稿涉及“儒学的基本内容与演变”“儒学与传统政治”“儒学与中国地方秩序”乃至“儒学与中国人的审美情趣”等主题。其中许多论题体现出作者对儒学与社会之间的互动的独特认识,比如“儒家与经济”“儒家与宗教”等议题,会极大地拓展读者对儒家思想的丰富性和复杂性的了解。 <p
重思天下
本书旨在探讨与挖掘东亚传统中天下概念的现代内涵,以及儒家天下观如何影响了中国的对外战略、亚洲的地区秩序和世界的发展,并据此展开,探索建立新的世界秩序的可能性。 文集收录了来自中国、美国、加拿大、韩国等不同文化背景下学者的文章,采用一篇立论加一篇批评的形式,交相呼应,双向推进,力图在对话与思想的交锋中,使天下概念在当代视野中重新迸发文化生命力。
公天下与家天下
天下大同,体现了中国古人对共有和共享的理想社会的向往,也影响了近代中国人对共和政治和社会主义的理解和接受。由《礼记•礼运》等文献所提出的“大同”“小康”的说法,可以深化我们对诸如贤能政治、禅让和世袭、礼制以及亲亲、尊尊等儒家政治思想核心概念的理解。本书详细梳理了大同、小康观念的演化,勾勒了儒家对天下国家的认知途径,立足于文明的多样化、民族国家的世界体系,指出建立突破民族、地域、国家局限的人类
春秋学与中国的社会变革
天下为公 大同世界
康有为与儒学的“新世”
评分 7.2分
儒学的“返本开新”,即通过对儒家经典系统的新解释和新阐发,使之又具有应对新的社会历史条件的可能。1840年以来,以鸦片战争为前导,中国被迫卷入了西方现代性的“铁笼子”,作为中国文明核心的儒家思想,面临着有史以来最严峻的挑战。本书从当下情境出发探讨儒学的“返本开新”,亦是“重回康有为”的一次尝试和努力。 面对现代性的挑战,康有为可被视为儒家再一次“返本开新”的标志性人物。本
保教立国
《保教立国:康有为的现代方略》是作者的论文结集,主要研究康有为中晚期的政治思想,力图从“保教”与“立国”两个维度来分析康有为有关现代民族国家政制建构的核心问题与一系列设想,即:中国如何从一个王朝变成现代民族国家;如何设计这个新国家的内部秩序与治理体系。全书从康有为有关孔教会的设想与实践、戊戌变法前的宪政观念与实践、地方自治与国家一统、虚君共和的政制构想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平实而又深入的论述。</
北京,人文之魅
为充分继承北京奥运的物质和精神遗产,以科学发展观来为北京的未来发展提供战略方针,北京市委、市政府作出了将北京奥运会的“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三大理念转化为建设“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的重大决策,并且将“人文北京”提升至首要位置。从“人文奥运”到“人文北京”理念的转化,既是北京市依据发展需要所做的理念提升,也是饱含文化自觉的新理念开启,还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升华城市内在精神
重回王道
评分 7.1分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在过去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在政治、经济、价值体系等方面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近代以来,由于西方“科学”与“民主”观念的引入,儒家思想和传统曾经遭到严重的冲击和摧毁。 到20世纪,随着政治、经济的强大,中国社会强烈需要强大的思想体系、价值体系来支撑,近年来,读经大讨论,孔子学院、国学院的建立,全国逐渐掀起一股“国学热”。学术界也纷纷投入儒家思想的探
神仙传
评分 7.7分
《神仙传》分两部分,第一部分通过对神仙信仰的文化、心理根源的发掘,揭示神仙信仰的来源、变化,介绍神仙信仰的内容;第二部分介绍了在民间影响巨大的众神仙。
神仙信仰与传说
干春松,1965年生,浙江绍兴人,哲学博士。现为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北京大学儒学研究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中国孔子研究院“泰山学者”特聘专家。国内外多家学术团体的客座教授及访问学者。主要代表作品有:《制度化儒家及其解體》《制度儒學》《儒學概論》《重回王道:儒家與世界秩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