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庙从祀与乡约(朱鸿林明史研究系列)
朱鸿林
评分 8.8分
本书论文十三篇,分为两组。前八篇研讨的孔庙从祀问题,其实质是明代衡量学术的原则和标准,由此可见朝廷、以及当时的一般意见对于道学和个别人物(如王阳明)的看法。后五篇论乡约,有两篇通论和三个具体个案。在明代地方社会的治理中,宗族和乡绅起过重要的作用,士人在乡里主导的风俗教化与官方主导的相对严酷的里甲、保甲制度,彼此能够替换、互补,这是乡约制度在当时渐趋流行的原因。 朱鸿林毕业
《明儒学案》选讲
评分 7.8分
明末清初大儒黄宗羲所著《明儒学案》,收入两百多位明代儒者的传记与思想论述,是公认的“国学必读书”。本书在精要介绍《明儒学案》成书年代、版本流传、结构布设、内容选材、主旨用意的基础上,选取《发凡》、《序》、《曹端学案》三个重要文本,进行细致、深入的文本解读,启发读者“反求诸心”,思考为学、为人之道。 作者朱鸿林是专治明史、中国近世思想史研究的著名学者。现任香港理工大学中国文
明太祖与经筵
评分 7.5分
明太祖朱元璋的政治理想、文化素养、治国理念是本书着重研究的问题,明代洪武、嘉靖、隆庆、万历等朝帝王经筵讲学的情形也值得深入考索。经过一组专论,本书揭示出帝王与士大夫在政治观念和文化传承上的异同,以及士大夫对于劝导君主接受儒家政治理念在思想上和制度上的努力。 朱鸿林,毕业于香港珠海书院中国文史学系及中国文学研究所,1984年获得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东亚学博士学位。历任普林斯顿
《明儒学案》研究及论学杂著
评分 8.9分
本书的大部分篇幅为学案研究,而更以《明儒学案》的研究为大宗。《明儒学案》研究是作者多年的学术兴趣所在,用力最多,对《明儒学案》征引文字的比较和现代文本的点校,颇费心思,所成之文章均洋洋万言,作者所受朴学影响甚巨。本书的另一部分是学人回忆与书评,提供了有关牟复礼、王韶生等老一辈学者研究资料,对一些著作也提出了作者的非常有见地的见解。
儒者思想与出处
"本书论文十九篇,主要是关于明代经世诸儒的一系列个案研究,书中前三篇为明代思想史研究一般通论、后三篇涉及清初思想。深入讨论真德秀《大学衍义》和丘濬《大学衍义补》,是对经世之学做理论层面的思考,之后展开湛若水、叶春及、吕坤、项乔诸儒的专题,是论述经世之学从中枢到地方再到乡里展开的具体情况。 朱鸿林毕业于香港珠海书院中国文史学系及中国文学研究所,1984年获得美国普林斯顿大学
中国近世儒学实质的思辨与习学
评分 9.2分
本书从不同的人物传记、著作和历史评价的述析中,显示出宋末至清初儒者或受儒学影响者的一些学术、文化理念和理想,他们应对所遇到的身心家国和道德文化问题时的思想和作为,以及他们的构思和体现所受到的历史认受。这些人物的个人表现及其获得的当时及后代反应,客观地反映了中国近世读书和士大夫对于儒学的实质的思辨、习行和问学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