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真本色
欧阳应霁
评分 暂无
香港味道2
本书作为“香港味道”系列的第二本,沿袭了前作由“食”及人、将美食之特色与共食伙伴的人生联系起来的主要特色,只不过此次将美食目标从那些颇有江湖地位的荤素菜肴和精美主食转向了更有活力、更于细节处见真功夫的街巷甜品小吃。相较于前作展示的“厚重”,本书带给读者的感受无疑是清新自然的,这当然跟甜品小吃的精美小巧密不可分,也是它们给日常单调饮食生活增色添味的反映。姜汁撞奶、杨枝甘露、钵仔糕、蛋散、鸡蛋仔
香港味道1
本书是欧阳应霁美食文化写作“香港味道”系列的第一本,以各式经典港式美食为切入点,大到荤腥,小到各式糕点,用72个小节的篇幅记录多年来深入酒楼茶室的美食探访之旅。书中所涵纳的不仅仅是色香味全的经典菜式、或高档或街坊之饮食环境、出神入化与大道至简兼备的手法技巧,更由“食”及人,将美食之特色与共食伙伴之特性联系起来,无论是热衷“苦中作乐”、以苦瓜为榜样的作家许迪锵和那盘颇具怀念色彩的苦瓜牛肉,还是
放大意大利
我们面前、我们生活中有如此招摇吸引的一项“实物”叫意大利,一直在散发一种比官方旅游广告小册还要精彩万倍的魅力。无论是我们向意大利走过去还是意大利向我们走过来,我们都不得不承认,意大利,太厉害。 《放大意大利》从意大利颜色、意大利光影、意大利形体、意大利味道、意大利声音等几个方面介绍了意大利的设计潮流和经典,以及时尚和文化。作者喜爱意大利,放大意大利的地道美食、经典电影、历
味道台北
评分 7.4分
台北,吃什么? 香港饭人欧阳应霁点火x台北地陪韩良忆煽风 欧阳应霁与六十位台北好友严选一百二十个吃喝地标,与嘴馋为食的你一同从早到晚从粗到细从轻到重从新到旧由始至终,吃出台北历史文化真材实料最最滋味! 台北,美食之都,汇集大江南北各式美食。老饕们曾有过这么一种说法,要吃 最精致美味的各地中国菜,不在大陆在台北。也正因特殊的
设计私生活(修订版)
作者有着大量的家居日用好物,更有着众多的设计师友人,他以其浪漫、洒脱的笔调在描述自己的游历同时介绍了西方设计师名家及他们的家居日用设计,由此传达出自己对于设计与生活的态度——跨界融合以及任情任性,这种态度非常吸引年轻人。尤其开篇对切•格瓦拉的推崇,使作者的这种态度更为明显,因此书中所涉西方家居日用设计名家名品之众多,本书可以说是20世纪家居设计前沿名家的集中介绍。论流于作者笔端的对艺术对生活
寻常放荡
评分 5.4分
每个人保存旅行的方式各不相同,用文字来书写整个旅行的经验是一种,用照片纪录旅途的人与物也是简便的方法,欧阳应霁则用了他所擅长的图像与文字,为我们呈现出 85 年以来的旅人地图。 看图说故事,一则影像接着一则影像,令人感动着什么(或人感动着什么影像),仅仅是为了一个影像,我们去旅行,碰触着感动我们的那个形象,在旅途中我们又讶异于前所未见的世界风景,慢慢沉浸于所有的场景中,思
回家真好(修订版)
本书介绍了十八个人的家、十八种生活,从台北、香港,到上海与北京,身处不同地域的华人们,秉着各自不同的坚持与追求,努力打造出自己的家、过自己想要过的生活。作为一个长期研究家居设计的专家和造访者,欧阳应霁捕捉了这些家中令人惊喜和赞叹的设计,发掘了家与舒适的关系和意义,也让我们体验到恋家、爱家的价值,启发了我们对家的想象……回家,是件幸福的事。
两个人住
《两个人住》以一对新建立家庭的年轻人的故事为线索,将“家”拆开来谈,从门、窗、桌、椅、柜、床、器皿、灯、闹钟、玩偶等着手,谈家居细节、家居环境和关于“家”的体验。谈沙发的是《软硬兼施——沙发的甜美堕落》,谈床上用品的是《同被共枕——快活不知(睡眠)时间过》,谈厨具的是《十八般厨艺——厨中兵器述异》,细细记录和品位家的小细节,在家居中融入情意绵绵,构思创意好,文字优雅幽默,传递出对于“家”的新
半饱
评分 6.8分
本书为谈美食之书,给人很大的美食诱惑,读罢让人感到“很好吃”,很想学做一番,大吃一番。书稿内容就很纯粹,谈美食,且是无国界之美食,食材中西合璧,味道中西交融。从餐前甜品、早餐食物、汤、米饭、凉菜、肉菜、面食到小菜,每一部分都配以具体的食材介绍与详细精确的制作步骤,关于一顿美食的各要素已经面面俱到,可供读者选取配搭大宴宾客。再加上,作者既站在无国界的高点上,所介绍食材更多的是收罗于世界各地的知
梦·想家
这本《梦•想家》是作者欧阳应霁继《回家真好》后又一部续篇。全书写了台北、北京、香港三地共18个精心于家居生活的家庭。这些主人的身份是艺术家、文艺工作者、作家、设计师、商人等,虽然身份不同,但都醉心于家居生活细节的设计,追求家居生活品质,是一群爱家爱生活之人。 作者通过走访的形式,以手中的摄像头拍摄下每一个有特点的家的独特细节,用手中的笔写下了他们每人的言谈举止与对理想生活
天生是饭人(修订版)
从拜访世界各地的新朋旧友的经历中,挑选了23个同生活艺术和美食有关的故事,用照片记录下走访友人的有趣见闻、烹饪花絮,映射出新旧朋友身上令人艳羡的生活态度以及使人倍感亲切的处世风格。因对传统盆菜的热爱而精心操办盆菜宴的邓达智,以创新态度吸取法餐精华改良而成鹅油葱酥的Luc一家人,放弃都市喧嚣于山谷小村特设手打荞麦面馆的奥出一顺,梦想成为出色发型师却误打误撞成为枝鲁枝鲁副主厨的Femio……正是
味道上海
评分 6.7分
上海,是欧阳应霁母亲出生的地方,因此上海味道对他来说承载着一种记忆。他邀请了在上海从小吃到大的美食作家殳俏作为地陪,用上传说中的“味觉定位法”,一鼓作气吃遍城中一百二三十家大小食肆,用最大的热情和最大的肚量拥抱着各种上海的食物。 他们会一早起来,去人气最旺的包子铺面排队买肉馒头、菜馒头、豆沙馒头;也会撑到很晚,特地跑去号称是上海最美味宵夜之一的小摊尝试令人难忘的
评分 7.6分
《天真本色:十八分钟入厨通识实践》包括无花成正果、炫耀时光、街头狗狗狗、当红小生、牛得起、贪新鲜、一试钟情、轻食世代、吃米长大、四季如春、乘除加减、芝麻心事、家传绝椒……等等,内容丰富。
快煮慢食
评分 7.5分
十八分钟,习惯滥情的可以下跪向上问天,一生人究竟有多少个十八分钟?又或者你顶回一句,十八分钟,行行企企,什么事也没有发生。 但如果只给我十八分钟,我当然可以走入厨房,快手快脚全无难度地只做一样东西,可以是汤可以是面是饭是前菜是甜品,反正都是最能够讨好五劳七伤的自己的comfort food。实验成功满足了自己,当然也可以进一步惠及心爱的一人或众人。 大
评分 8.1分
作者“从小吃大,眼阔肚窄嘴刁”,“不求甚饱,唯独好吃不倦”,著书两卷来对香港的饮食文化与历史做全景式的纵览。作者对每一道食品既有自己的历史回顾,又有制作流程的介绍展示,同时还分别邀请香港演艺明星和文化名流做嘉宾助阵,把饮食与人生、经历与记忆柔为一体。另外,这本书也是可以按图索骥的香港美食地图。
评分 8.0分
《香港味道》是香港著名跨媒体创作人欧阳应霁以多年之力寻访香港食肆,为香港大众饮食文化所做的一个“全记录”,囊括了香港饮食的历史。
我的我的天
这本集子收录的作品,源起自许多年前作者在台北的半载勾留。四格八格接接续续在台北的一份晚报上发表,后来转在香港一份日报里出现,又再延伸发表在台北另一份日报,至今未断。漫画作为一种表达情感的工具(作为一种感情?),兼收并蓄然后孑然一身,什么也是什么也不是:最有韧性最有弹性,最鲜活最高贵,最轻佻,最贱。这本书带你去认识一个私密的、狂乱的、黑色的、漫画的欧阳应霁。
评分 7.9分
《梦,想家》采录大陆、港、台十八位创作人的家居风景,展示两岸三地华人的精彩生活与艺术世界。
评分 7.7分
《半饱--生活高潮之所在(欧阳应霁)》的作者一个擅长设计、见闻广博,对生活永远有热力永远有好奇的创作人,如果他恰巧又精于厨艺,你可以想像,他的美食世界必定也精彩万分。他对待厨房不会规规矩矩,每道料理每样食材都有乐趣。他又坚持半饱,让自己有余裕去容纳其他美好;享受恬适的同时,还有动力追求刺激。半饱,其实更贪心。 为什么半饱? 身边大吃大喝至死方休的多的
在设计方面,因为《设计私生活》将所有设计物摆在一大张跨页照片中的创意作法,几乎已成为《设计》系列的首创特殊标记,本书仍将延续。但是封面会完全不同,将呈现义大利的缤纷热闹,与先前几本走沉静气质路线的封面有很清楚的区隔。内页的几个主色,也会以义大利红、白、绿经典代表色为基础。
《两个人住》是欧阳应霁设计生活的又一典范,它虚拟了这样一种情景:在茫茫人海中,两个人相遇相识,从素昧平生到相亲相爱,最后决定在同一个屋顶下生活,他们如何从家徒四壁开始,建构他们的家,营造他们的家居情调和氛围?从一把椅子、一只杯子、一幅窗帘的寻寻觅觅,到一盏灯、一只花瓶、一面镜子的挑挑拣拣,这中间还夹杂着两个人的口味和品位、争执与协调、恋物与超脱,颇能捕捉现代都市人飘忽的心绪。
设计私生活
动情,不管是对人,猫狗兔、大树小草等等,都是人们熟悉的有情众生,可有些人的磁场特别敏感,这种人不只能感受有机生物的电波,对无机生物的能量也极其感应,因此他们看椅子、玩具、衣服、灯、笔记本、积木、图画……都可以把它们看成活物,看到它们活跃的电子活动场。 欧阳应霁就是这样一个人,他描述行遍花花世界看尽设计百态的种种私生活,你会突然觉得此人前世可许是个行脚僧,他今生如
回家真好
评分 7.8分
“你可以走出房子,但你总要回家。” ――Witold Rybezynski,Home:A Short History of an Idea 一个家的装饰风格,不仅反映居住者的喜好与生活质感,也直接影响居住其中的日常心情。本书介绍的大陆、港、台三地精彩的家和家中精彩的人物,能够启发我们对家的想像。 家,不只是栖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