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之子
赵园
评分 8.4分
“地之子”,1930年代李广田以之作为诗题;前于他,1920年代,台静农已以此题名他的小说集。“地之子”应属五四新文学作者创造的表达式。中国现代史上的知识分子,往往自觉其有承继自“土地”的精神血脉,“大地之歌”更是近代以来中国知识分子的习惯性吟唱。亦如古代诗人托言田父野老,新诗人在让他们的农民人物倾诉大地之爱时,往往忘记了那份爱原是他们本人的。赫尔曼·黑塞在他著名的小说《纳尔齐斯与歌尔德蒙》
制度·言论·心态
评分 8.7分
所谓学术史研究,说简单点,不外“辨章学术,考镜源流”。通过评判高下、辨别良萎、叙述师承、剖析潮流,让后学了解一代学术发展的脉络与走向,鼓励和引导其尽快进入某一学术传统,免去许多暗中摸索的工夫——此乃学术史的基本功用。至于压在纸背的“补偏救弊”、“推陈出新”等良苦用心,反倒不必刻意强调。因为,当你努力体贴、描述和评判某一学术进程时,已有意无意地凸显了自家的文化理想及学术追求。 <
明清之际士大夫研究
评分 8.9分
《明清之际士大夫研究》:无论是追溯学科之形成,分析理论框架之建构,还是评价具体的名家名著、学派体系,都无法脱离其所处时代的思想文化潮流。在这个意义上,学术史与思想史、文化史确实颇多牵连。不只是外部环境的共同制约,更有内在理路的相互交织。想象学术史研究可以关起门来,“就学问谈学问”,既不现实,也不可取。正因如此,本丛书不问“家法”迥异、“门户”对立,也淡漠“学科”的边界与“方法”的分歧,只要是
评分 8.3分
家人父子
评分 7.5分
本书关注明清易代之际这一特殊时代中国士大夫的言论、心态、选择,上、下两编各以“话题”和“人物”为切入点,借助大量生动的历史材料,读解知识人的命运,在研究视角、结构方式和学术眼光方面都具有独到之处, 是一部难得的高质量思想史研究著作。1999年初版后获得学界广泛认可和好评,曾获“长江图书奖”,并已转让韩文版权。 赵园,1945年生。1969年北京大学中文系本科毕业,198
明清之际的思想与言说(增订本)
评分 暂无
本书是赵园先生明清之际士大夫研究的经典作品。本书考据翔实,例证丰富,旁征博引,从不同角度为读者深入浅出地分析了明清士大夫阶层的精神世界,也是作者研究精华的一次体现。作者以文学性的笔触带领读者回到明末破国之日的历史瞬间,凭借文字的想象与重构,使读者身临其境地感受明末之时充满“戾气”的社会氛围以及士大夫处于其中的种种困境。作为一位女性学者,赵园先生还关注到了国破流离之时不同阶层女性的生存处境。全
北京:城与人
本书将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描述都市北京的文学作品作为一种泛乡土文学,探讨文学中的北京的城市文化性格,再经由这城市的文化性格探索其居住者、描绘者与这城市之间的多种精神联系及联系的方式,从一个侧面读解北京文化。
红之羽
评分 8.0分
“红之羽”的命名,在作者看来并无深意,它原本只是上海的一爿小店。但这几个语焉不详的文字符号,却总会给人一种优雅或舞蹈的感觉。因此这个不经意的命名,却也从一个方面透露了作者的内心趣味或隐秘的偏爱。 近年来对当代学者散文议论颇多毁誉参半,在我看来,被批评者大多缘于热衷世风尘缘过盛,身陷红尘又言不由衷,不诚实是这类书写者无以疗治的致命伤。《红之羽》的不同之处,不仅在于作者对喧嚣
论小说十家
这是文学研究中最见功力的作家论,虽名为《论小说十家》,却是以郁达夫、老舍、吴组缃、张天翼、沈从文、路翎、骆宾基、端木蕻良、萧红、张爱玲十人为主,论析了现代文学史上有代表性的十几位作家。作者将思想史研究、历史与社会批判及文体分析融为一体,通过敏锐的感受和独特的诠释,深入到作家精神世界的内,再去对作品进行社会定性和艺术判断,从而她的每一个“作家论”便摒弃了主题先行,而最大可能地贴近每一个作家;对
评分 8.2分
从晚清学制改革到“五四”新文化运动展开,提供新知与整理国故终于齐头并进,文学史研究因而得到迅速发展。《北京:城与人》不仅仅是探寻城与人关系的文学表达式,而且期望借助于文学材料探究这城、这人的文化性格,以及这种性格在其居民中的具体实现。 赵园 原籍河南尉氏,1945年出生于兰州。196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198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研究生班。现
艰难的选择
“文库”主要从本社出版的学术著作中精选最具原创性、最富前瞻意义的优秀著作,同时也适当选收一些虽非本社原版、但也本社出书风格比较接近的学术著作。 “文库”将分辑出版。每本著作均由专家学者撰写学术性的导读文章,对其内容作同具体的分析和客观的评价。 学术的研究和文化的传播需要全社会的大力支持和广大热心者的恒
评分 9.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