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初西洋传教士满文档案译本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
评分 7.5分
《清初西洋传教士满文档案译本》共收录73份鲜为人知的清朝顺治、康熙两朝期间的档案文件。内容都与清初来华传教士的在华生活相关。这些文件均选译自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藏内阁全宗满文密本档、内阁满文票签档、满文题本、宫中满文朱批奏折等,且均为首次翻译,首次公布的档案文件,为研究清初来华传教士提供了第一手基础文献。
孔子与中国之道
顾立雅
评分 8.7分
顾立雅教授这本讨论孔子的著述,是一本深入浅出,雅俗共赏之作。他把中国历来,特别是《古史辩》时期,中国学者对孔子的讨论,以及西方学者对孔子的研究,都加以融会贯通,再用自己的观点,解释成“顾氏一家之言”。本书论述了孔子研究背景、孔子生平、孔子儒学思想等相关内容。 顾立雅(Herrlee Glessner Creel)(1905年1月19日-1994年6月1日),生于芝加哥,
最早的帝国
许宏
评分 8.6分
从二里头到二里岗,再到殷墟的考古发现,揭示了数百年间中原王朝文明的兴替流变。《最早的帝国:二里岗文明冲击波》以全球文明史的视角,突破成说,从二里头文明晚期讲起,再从早商城市到王畿布局,从帝国中央到周边辐射,剖析既往商文化建构,重新解读二里岗文明,再构广域王权国家体,进而形成“二里岗早期帝国”说。 许宏,1963年7月出生,辽宁盖州人,博士。师从我国著名考古学家徐苹芳先生
算法竞赛进阶指南
李煜东
评分 暂无
本书由“基本算法”“基本数据结构”“搜索”“数学知识”“数据结构进阶”“动态规划”“图论”“综合技巧与实践”八章组成,每章对应着算法与数据结构中一个独立的领域。 201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计算机科学专业,2012年CCF-NOI全国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得主、国家集训队队员,2015年ACM-ICPC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亚洲区域赛冠军、入选世界总决赛,N
丝绸之路上的中西音乐交流
[德]汉克杰
为了了解本民族的音乐遗产,中国音乐界把目光转向了丝绸之路。由此,中国现当音乐的*音乐来源逐渐浮出了水面一它恰好 出现在游牧“小”文化和中国、伊朗及印度的“大”文化的结合处上。本书有关音乐史和文化史的主题内容不仅使得中国的音乐史再度焕发光彩,而且还让人们深入了解了中亚那些因苏联解体而登上国际政治舞台的国家的音乐。在丝绸之路的鼎盛时期,这些国家所在的区域是中国、伊朗和印度等“大”文化的中转站,甚
两宋笔记研究
顾宏义
评分 8.1分
《两宋笔记研究》通过对宋代笔记史料的全面搜集、梳理和辨析考订,对笔记的源流和笔记概念的界定、笔记的数量及分类、笔记中之伪书问题、宋代笔记兴盛的社会文化背景、笔记的撰写体裁与史料来源、笔记的刊印传布、笔记作者等诸多问题做了详尽的论述。此成果在学界已有研究基础上,对宋人笔记做了更为深入的研究,提出了一些新的见解。
马礼逊回忆录
艾莉莎·马礼逊
译者简介: 顾长声,江苏省江阴县香山村人,北京大学肄业。曾经担任中国科学院上海历史研究所、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中国近代史研究室研究员,美国耶鲁大学历史系访问学者,美国西世界学院客座教授等职。出版的著作有《传教士与近代中国》、《容闳――向西方学习的先驱》、《从马礼逊到司徒雷登》等。现为自由作家。
孔子之后
[美]金鹏程
本书通过对战国时代的《诗》,郭楚店视角下的荀子,《战国策》的修辞与计谋,《淮南子》政治哲学的融合和韩非、李斯班昭之学的剖析,以及中国哲学家的范围、理念及其受众的描画,从而从更广泛的意义上理解中国思想家兴起的时代背景,并通过最新出土文献及其学说来源、延伸的阐释和纵横向上的比较指出其间深意,讨论中国哲学何以体现『中国』二字。 金鹏程(Paul R.Goldin),1996年
宋国史稿
朱凤祥
本书共六章,请三章讲政治、军事史,第四章讲宋国的经济,写出了宋国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的情况。第五章讲宋国的文化,这是本书的一大亮点。显示了融合商周文化的传统优势,产生了老子、庄子、孔子、孟子、墨子等圣贤级的精英人物。第六章宋国人事系年表,是我宋国史研究提供的系统资料。颇有学术价值和实用价值。从总的角度来看,本书对宋国国情的把握是很准确的,本书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平。本书补上了先秦国别史中的一项
新史学(第18辑)
陈恒 主编
此书为系列出版物《新史学》第18辑,该辑主要研究了“卡罗•金兹堡的论说:微观史、细节、边缘”,系统评书了金兹堡微观史学的多种观点,共有四个专题,“专论”“评论”“会议”“光启讲坛”,发表文章20余篇,全面论述了金兹堡微观史学的理论、方法和影响,对目前史学界、史学理论研究颇有参考价值。
全球时代的史学写作
[美] 林恩·亨特
评分 8.5分
《全球时代的史学写作》汲取了广泛的人文社会科学与生物科学领域的研究成果,发人深省第概要梳理了今日史学家所处的位置以及未来可能的形成。该书生动活波、引人入胜,有助于新老史学工作者理解本学科的新进展。 林恩·亨特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杰出的研究型教授,曾任美国历史学会主席。她著作等身,包括《人权的发明》《历史的真相》等。目前她定居于洛杉矶。
谱牒新编
任清剑 编著
谱谍是承载人类血缘集团或氏族世系及人生信息的载体。她起源于母系氏族社会,在几千年的发展历程中,为实现其功能、体现其价值、发挥其作用、彰显其存在意义,适应氏族、社会、国家的需要,其载体状态、录入信息方法、内容、体例、珍藏、使用等,不断地发生着变化。在编著本书的过程中,我们在充分继承传统谱牒学文化的基础上,按照现代人的观点、理念,围绕现代社会、现代家族、现代城乡族人对谱牒文化的需求,遵循**限度
希腊化时代的科学与文化
(美)乔治·萨顿
评分 8.4分
《希腊化时代的科学与文化》是乔治·萨顿的《科学史》的第2卷,也是萨顿生前完成的最后一部长篇著作。 这卷著作的主题是希腊化时期的科学和文化,萨顿把他讨论的范围限定为,始于亚历山大大帝去世的那一年,终于罗马帝国建立的当年,大致相当于从公元前323年至公元前30年。萨顿进一步把这个时期分为两个部分。第一篇专门讨论这个时期的第一部分,亦即亚历山大的复兴(大约是公元前3世纪);作者
后帖木儿时代
【英】约翰·达尔文
评分 7.1分
《后帖木儿时代:全球帝国的兴与衰(1400-2000)》的核心是各种关系的戏剧性的转移和不可预知的变化的故事,这些关系存在于西方、各国政府与伊斯兰世界的帝国和东亚伟大的文明社会之间。它建构了历史的观点,在其中我们能够更清楚地看到亚洲的伟大复兴,还能看到我们现代“全球化”世界的重要特征。如果我们在乎我们的未来,我们也要在意我们欧亚的过去。 帖木儿是最后一位“世界征服者”:他
话语的转义
【美】海登·怀特
评分 9.7分
《话语的转义》是海登·怀特于20世纪60年代后期和70年代发表的一系列历史哲学、文学批评论文的汇编。 《话语的转义》探讨了人文科学话语特别是历史话语中的转义成分及其发挥作用的方式。作者认为,任何一种人文科学话语,不管它是想象性的还是实在性的,也不管它如何渴求真实而力戒虚构,都包含难以剔除的转义成分。所有人文科学话语都不可避免地通过转义来建构其研究对象。 <
希腊黄金时代的古代科学
乔治·萨顿(George Sarton)
评分 9.1分
《希腊黄金时代的古代科学》内容简介:多年以前,在我的《导论》第1卷出版后不久,有一天,当我穿过校园时,我遇到了我以前的一个学生,我邀请他到哈佛广场的一个咖啡厅去喝咖啡。稍微犹豫了一下后,他对我说:“我买了一部您的《导论》,可是我从来没这么失望过。我记得您的那些讲座,它们都生动活泼而且丰富多彩,我希望在您的这部大作中看到它们有所反映,但是我只看到了一些枯燥的陈述,这真让我扫兴。”我尝试着向他说
剑桥科学史(第四卷)
罗伊·波特
《剑桥科学史》第四卷,为一般读者和专业人士提供18世纪科学发展的详尽和全面的概述,探讨17世纪的“科学革命”以及主要的新增长点,尤其是实验科学的含意。这本书既是一本叙事性的书,也是一本解释性的书,还可以当成参考工具书来用。其主要关注的是西方科学,也谈到了一些传统文明中的科学和殖民地的科学。所包含的范围,既有对科学本身认知维度的分析,也有对其更广泛的社会、经济和文化意义的解释,两者兼顾。撰稿者
看不见的性别
J.M.阿多瓦西奥
评分 7.2分
《看不见的性别:提示史前女性的真实角色》内容简介:受卡通片和博物馆的标本展出的影响,我们对旧石器时代的想象通常与这样一幅画面相连:身着毛皮的男性猎手勇敢无畏地向猛犸发起进攻,而胆怯的女人们则满怀恐惧地畏缩在一块巨石后面。事实上,最近的研究表明这一想象跟现实几乎没什么关系。 近20年来,由于女性考古学家对其男同事们只关注矛尖等坚硬的人工制品而忽略了更难发现的出自女性之手的考
拉班·扫马和马克西行记
[伊儿汗国] 佚名
拉班·扫马是中古时期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人物,是中国人最早游历中亚和西方并在历史上产生重要影响的人物,被誉为“中国的马可·波罗”。该书是大陆单独出版的拉班·扫马传记,对我们了解早期“中学西传”有重要的意义。 拉班·扫马(Rabban Sauma)生平: http://zh.wikipedia.org/wiki/%E6%8B%89%E7%8F%AD%C2
轴心时期的儒家伦理
罗哲海
《轴心时期的儒家伦理》是德国著名汉学家罗哲海所写论述儒家文化的著作,先后出了英文版和德文版,在西方汉学界引起了较大的反响。《东西方哲学》、《中国书评》先后发表多篇评论性文章,给予该书较高的评价。该书依据雅斯贝尔斯的轴心说理论将中国思想置于世界思想史的范围内加以考察,从而得出了比中国学术界在传统研究方法中更为有说服力的结论。
耶稣会士张诚
伊夫斯·德·托玛斯·德·博西耶尔夫人
《耶稣会士张诚:路易十四派往中国的五位数学家之一》由伊夫斯·德·托玛斯·德·博西耶尔夫人撰写。此书详细记述了路易十四派往中国的五位数学家之一、法国耶稣会第一任总会长张诚神父的一生,其中主要包括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路易十四的五位数学家的来华经过,第二部分为尼布楚条约的签约过程,第三部分是张诚在跟随康熙皇帝八次赴塞外旅行途中所记日记,第四部分为张诚写给在法国的家人和友人的信,尾部介绍了张诚在礼仪
耶稣会士白晋的生平与著作
柯兰霓
评分 7.6分
《耶稣会士白晋的生平与著作》以法国耶稣会士传教士白晋的生平为线索,着重介绍了他在华期间钻研中国古代典籍并探索其与《旧约》之联系所做的努力,描绘了白晋重点研读《周易》并通过对欧洲和中国的语言及神话传说进行比较,创立跨文化的索隐派体系的过程。同时还勾勒出影响了17—18世纪中西文化交流的重大事件——中国礼仪之争、传教区各势力的争夺,以及康熙朝廷与罗马教廷往来的史实。《耶稣会士白晋的生平与著作》对
甲胄复原
白荣金
评分 8.8分
《甲胄复原》的作者白荣金老师将他的全部研究成果奉献出来,编成这本文集,内容涵盖了考古发掘获得的从先秦直到明代的铠甲实物标本,并对所有标本从制作工艺、甲胄形制到时代特征,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相信《甲胄复原》的出版定将中国古代甲胄的研究工作推上新的阶段。同时,白荣金锲而不舍的治学精神,也确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白荣金,甲胄修复第一人,已过花甲之年的白荣金先生就是从考古界走出
甲骨文与殷商人祭
王平
评分 7.0分
《甲骨文与殷商人祭》一书以西方汉学家审视殷商社会的独特视角为切入点,选定殷商甲骨文中的“人祭”刻辞为研究对象,对殷商人祭活动中所用人牲的种类,处置人牲的方法,用人牲祭祀的对象、目的以及殷商人祭盛行的原因和特点等问题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和深入的研究,并考察了殷商时期的社会与宗教生活。随文插配260余幅甲骨刻辞拓片,文图并茂,资料翔实;语言简练平实,论证缜密,对甲骨学及殷商社会史研究具有重要学术参考
酿造
路甬祥
中国传统酿造技术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本书中所包括的酿造工艺范围甚广,介绍了酿造工艺的起源、酿造工艺的早期发展、迈向成熟的酿造工艺、黄酒生产工艺、白酒的传统生产工艺等多个方面。本书力图做到图文并茂、内容丰富与资料翔实
清初耶稣会士鲁日满常熟账本及灵修笔记研究
高华士
评分 8.2分
本书是比利时著名汉学家高华士(Noel Golvers)博士研究天主教传华史的一部力作,重现了17世纪耶稣会士鲁日满(Franois de Rotagemont,S.J.1624—1676)在中国的传教活动及生活状况。鲁日满于17世纪60年代末从比利时来到中国,一直以常熟为中心,在江南地区从事传教工作。本书的研究对象是作者新近发现的鲁日满在江南的私人账本,账本记录的时间从1674年10月到1
春城纪事
常任侠
耶稣会士傅圣泽神甫传
[美]魏若望[John W Witek]
本书以1699—1722年间在华的法国耶稣会传教士傅圣泽的生平为线索,介绍了耶稣会士中以钻研中国古代典籍并探索其与《旧约》之联系为己任的索隐派的基本情况,勾勒出影响了17—18世纪中西文化交流的重大事件——中国礼仪之争、传教区各种势力的争夺,以及康熙朝廷与罗马教廷往来的史实。同时还通过傅圣泽返回欧洲后的活动,描绘了萌芽中的法国——欧洲汉学,以及与欧洲汉学和近代早期欧洲思想史有密切关系的中国古
吴祖光日记
吴祖光
本书为著名戏剧家吴祖光1954年1月1日至1957年6月30日之间的日记。与小儿女的戏语,与妻子的恩爱和龃龉,对戏的褒贬、朋友的评价乃至于对政治运动的支持、疑惑、不满等,都被吴祖光毫不掩饰地记录在日记里,真实而生动地反映了一个知识分子在新中国成立初期至反右前夕的工作、生活、社交和所思所想,是当时一代知识分子命运的缩影。此外,关于五十年代的肃反运动、整风运动,以及与潘汉年、《胡风反革命集团》、
德国汉学
(德)马汉茂
本书是一部关于德国汉学的理论专著,论述了德国汉学随着德国历史的变迁经历的不同凡响的发展历程。德国汉学发展史其实就是一幅百余年来现代德国的政治和人文科学演变的缩影图。本书适合汉学发展研究者。 德国汉学随着德国历史的变迁经历了不同凡响的发展历程。20世纪初,首先受到帝国扩张主义的影响。在希特勒的纳粹时代,部分学者被迫流亡。而二战后东西德的分裂,也使得双方汉学研究的路向南辕北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