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韓書瑞(Susan Naquin)
评分 7.3分
本書以大量的碑文、檔案、文人撰述和豐富的地方文獻為基礎,以北京寺廟及宗教活動為中心,通過大量精細考辨和分析,全方位論述明清以來北京的宗教場所及社團活動,詳實勾勒14世紀至20世紀的北京城市生活情形。書中通過對城市社會組織結構及民眾生活等一系列重大問題的思考,回答了寺廟在北京城市社會和文化中的重要性,揭示與城市相關的廣泛歷史進程,並對當下熱門的公共領域和滿漢關係、城市特性與國家認同等問題作出了
公主政治
黃旨彥
评分 8.8分
本書主要以「情兼家園」為突破點,探討以公主為中心所建立的各種政治關係。魏晉南北朝的公主,由於獲得制度及文化的支持,得以名正言順地干預政治上「廣義的家事」,這或許能為漢唐之間頻繁出現的女性參政現象,提供一扇理解的窗口。然而公主預政基於家庭倫理與家居情感而生,因此很難超脫父系家族倫理的限制,只能游走於文化結構的間隙中。階級與性別之間相生相剋的各種互動關係,便藉著公主政治的研究,具體而微地展現在讀
晚清的新式傳播媒體與知識份子
李仁淵
评分 8.3分
本書主要在討論 1895-1912 年間中國新式傳播媒體的快速發展與政治、社會、文化之間的互動關係,焦點集中在報刊雜誌等新出版類型與各種新的出版型態。本文特別注重的是:新式出版業與王朝舊制度間的關係演變、新傳播媒介的擴散過程與成立基礎,以及知識階層對新式傳播工具的應用,且如何因之改變自身的定位。
海禁的轉折
鄭永常
评分 8.9分
西元 2005 年是鄭和下西洋六百周年,為了紀念這位偉大的中國航海家,各國文化界和學術界,特別是華人地區掀起了一波接一波的研討會和展覽會浪潮。學者們從不同國度、文化層面、價值觀等去詮釋鄭和下西洋的種種原因、成果與影響,也引起頗多爭議與討論。筆者不才,躬逢其盛,敬陪座末,若有所思,發現研究者多以當時現象出發,討論如何如何,創新之見俯拾皆是。然而仔細思量,多是孤立言之,來龍去脈交代不清,弄不明白
食品科技與現代文明
林富士 主編
评分 暂无
科技真的只帶給人類繁榮與幸福嗎?只怕未必。事實上,不少科學研究社群的成員、探討「科技與社會」(STS)的學者,以及關心人類文明走向的人文學者與宗教家,都曾經對此有過省思並提出建言,但是,一般的大眾卻很少有機會接觸這樣的訊息。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的「人社會科學講座」乃決定從2008年起推動「現代科技文明發展的反思:人文及社會科學的觀點」系列講座,並委由國立台灣大學、國立中興大學與國立成功大學分
唐史識小: 社會與文化的探索
宋德熹
其對唐代社會與文化的探索,是從小處著眼,再行放大視野,為這個學術領域開拓另一個不同的研究取向,就唐史學界而言,說是開啟風氣之先,似也不算過甚其辭。本書從「以小窺大」的微觀角度切入探索,進而達到「見微知著」的深層內蘊的宏效,這也正是本書的最大特色。 此書在史籍運用上不僅區分不同性質的史料,而且剝繭抽絲,詳盡分析「僞」史料的史源乃至作僞手法;在資料蒐集上是窮盡所有、分類列表,
臺灣民間信仰「孤娘」的奉祀
黃萍瑛
本書內容旨在討論不幸早夭或未婚去世的女子,俗稱「孤娘」(koniu)或「姑娘仔」(koniua)的這些無嗣孤女芳魂安頓之相關議題,期以作為一個臺灣社會史的考察。
湯恩比的歷史研究與文化史觀
閻沁恆
湯恩比(Arnold Josnbee,1889-1975),是20世紀享盡大名,也受盡史學界猛烈攻擊的英國史學家。他傾30年歲月寫成的12冊《歷史研究》(A Study of History)巨著,被認為是歷史決定論(historical determinism)的代表性作品,精心發現的「挑戰與反應」(challenge and response)之說,「退隱與重返」(withdrawal
拓拔氏的漢化及其他
孫同勛
评分 7.9分
拓拔氏的汉化及其他:北魏史论文集,ISBN:9789867862563,作者:孙同勋著
來自海洋的挑戰
评分 8.7分
明代中國(1368-1644)是從傳統過渡近代的重要階段,也是儒家文明與歐洲文明激烈碰撞與衝突的時期,當時的人沒法理解這是全球一體化過程的開始,而她的觸媒就是貿易問題。明朝二百多年來海貿政策演變,牽動著東亞區域海洋勢力的均衡與發展,有著極為錯綜複雜的歷史背景與時空因素。作者在龐大史料中逐條研讀,釐清及填補相關著作中的盲點與空白,有系統地組織成篇,並分析討論明代東亞區域的時代變遷與歷史意義。本
征服王朝論文集
魏復古 等
评分 6.8分
目錄: 序言 一、中國遼代社會史(九〇七~一一二五年)總述(Karl A.Wittfogel) 二、中征服王朝——概括(田村實造) 三、征服王朝(村上正二) 四、內陸亞世界的展開 總說(護雅夫) 五、北亞的歷史發展與魏復古的征服王朝理論(吉田順一) 六
清朝前期的文化政策
葉高樹
本書從「征服政權」與「中原政權」二重特徵的角度,分別就統治意識、編譯漢籍、官修史書、思想控制、編定群書以及國語騎射等六大主題,探討清朝前期的文化政策如何凝聚出既富有滿洲特色,又融合中國傳統的集綈價值觀,及其對維持帝國體系和諧穩定的重要性。
關隴集團的權力結構演變
呂春盛
评分 8.6分
中華民國九十一年(西曆2002)初版 有九十九年(2010)二印本
偽軍
劉熙明
1930至40年代偽軍的興滅,與抗日戰爭、國共的武裝衝突、以及戰後蘇聯在東北與內蒙的活動等因素息息相關,偽軍交織在民族情感與個人利益的兩難,除必須面對「漢奸」的罵名外,也面臨國共藉著拉攏他們來發展淪陷區勢力的爭奪戰。偽軍如何游移於國府、中共、日本之間,獲取利益?戰後的偽軍在國共兩強的競逐及蘇軍壓力下,其生存環境如何?為何瓦解? 透過本書,將分析偽軍產生的原因,偽軍從抗戰至
陳朝的政治結構與族群問題
西晉永嘉之亂,大量的華北流民逃向華中、華南,在江南重建東晉政權,又歷經宋、齊、梁、陳四個朝代,最後被北方的隋帝國所併滅。關於東晉南朝歷史的研究,向來多著墨於所謂貴族制的門閥社會現象,本書則特別留意當時的政治結構與族群問題。對於南朝的歷史想一探究竟的讀者,不可錯過此書。
征服王朝的時代——宋·元
竺沙雅章
评分 8.5分
宋.元-征服王朝的時代,ISBN:9789579628310,作者:竺沙雅章
皇帝和他們的權力
劉靜貞
评分 7.8分
一人專制是皇帝制度的基本特質,然而,無論社會為皇帝們設定的角色地位是如何地超凡,他們其實也是一個個的有血、有淚、有喜、有怒、也有個性,活生生的人。本書以北宋前期的四位皇帝為對象,檢討他們及同時對皇帝這個政治角色權力的認知與實踐。
開創與影響
劉柏宏
本書主要試圖回應中國漢魏之際,禮學史裡關於鄭玄與王肅之爭的論述。 本書除了有系統地釐清王肅禮學體系之外,同時也梳理了中古時期的禮制文獻,其內容可供相關研究者參考、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