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与日本文化
[日] 铃木大拙
评分 7.4分
《禅与日本文化》是铃木大拙最具代表性的著作,它开启了西方思想界了解东方文化的大门,促使西方世界开始对日本佛教产生兴趣,同时也刺激了日本人对佛教的再度关注。 本书由铃木大拙在美、英各大学讲授“禅与日本文化”课程的讲稿整理而成,主要是向西方人士阐释禅宗如何深刻影响了日本文化的各个方面,内容涵盖了代表日本民族文化特点的艺术、儒教、武士道、剑道、俳句、茶道以及对自然之爱。铃木大拙认为,禅在日本人的性格塑
神话的智慧
[法] 吕克•费希
评分 8.6分
元代白莲教研究
杨讷
评分 暂无
本书对白莲教的产生、渊源和教义、传播和演变、被禁和复教,以及与明教的关系,与弥勒净土信仰的关系,与元末农民战争天完红巾军、大宋红巾军的关系,与大明国号的关系等问题皆作了清辟的分析,并对著名史学家吴晗《朱元璋传》、《读史札记》中的相关观点提出了中肯的批评。本书论从史出,视野开阔,逻辑严密,文字洗炼,实为具有真知灼见的学术专著。作者的前期研究论文已引得日本学者竺沙雅章、小川贯戈的重视,此次以专著形式推
我和你
[徳] 马丁·布伯
《我和你》通过探讨“我和你”与“我和它”两种关系范畴,区分出经验世界与关系世界,对西方近代以来的哲学进行了深入的反思。“我和你”的关系存在于两个能动的主体之间,不是主体对客体的认识,而是两个主动主体的相遇和对话。本书观点对人文社科各个领域都产生了广泛深刻的影响。 马丁·布伯(Martin Buber,1878—1965),生于奥地利,犹太宗教哲学家、翻译家、德语文体大师。著述领域包含犹太神秘
愿将一生献中国
[荷] J.克拉尼多克·吉森
一百五十多年前有一位英国的年轻人——戴德生(1832—1905),心中怀着对中国人民的深深关切和挂念。他训练自己过简朴的生活,以便有朝一日能够来到中国,帮助这里的人们。历经艰难后,他终于踏上了这块土地。在这里他努力工作,以最善良的方式来对待周围的人,哪怕是那些敌对他的人;他入乡随俗、筹备并建立中国内地会。他一生在这里劳苦,最后死在中国,葬在中国。本书通过二十多个小故事,以生动活泼的语言带你去认识这
上帝的错觉
[英]理查德·道金斯
评分 8.5分
我们究竟该信仰宗教还是做一个理智的无神论者? 理查德·道金斯继《自私的基因》之后轰动西方世界的巨著,他以科学人文观剖析了宗教的由来及对人类思想的禁锢和欺骗,道金斯因本书颠覆性的观念被西方宗教人士称为撒旦的化身。本书的价值在于引导我们理性认识宗教。 非常特别的阅读感受,有时甚至会忍俊不禁…… 你无需看过他的所有作品,就能为道金斯公示宗教所能造成的罪恶的胆
信仰之问(爱智书系)
何光沪
究竟有没有神? 究竟什么是神? 人为什么会有烦恼?神可以帮助我们去除烦恼吗? 如果没有神,信宗教的人去信一个没有的东西,不是太傻了吗? 听说牛顿和爱因斯坦还有别的一些大科学家也信神,他们怎么会那样傻呢? 对于你来说,追问这些问题可能只是出于好奇,但是这些真的是一些很重要的宗教哲学命题呢,而且历史上那些拥有聪明大脑的哲学家们曾经绞尽脑汁想要回答你呢,看看他们是怎么回答的吧! 何光沪,
佛学与儒学(修订版)
赖永海
本书深入研究了东方两大文化,即印度佛教与中国儒学在古代中国相互排斥、相互吸收的过程及其结果:一方面是印度佛教的中国化,在学理层面主要表现为儒学化;另一方面是儒学在思维方式、修养方法等方面广泛吸收了印度佛教的思想资源,直接促成了新儒学,即宋明理学的诞生。本书高屋建瓴,从佛法要义与儒学主旨、佛本与人本、佛性与人性、顿悟见性与修心养性、出世与入世、理学与佛学、心学与禅学和佛儒交融与人间佛教等八个方面,深
绝迹动物古抄本
[美] E.B.哈德斯佩斯
评分 8.3分
本书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虚构的斯宾塞·布莱克医生的简传,讲述了他如何走上行医救人的道路,如何一步步偏离医学常规,转而通过解剖、嫁接生物活体探究神话动物构造的过程。第二部分是斯宾塞·布莱克的研究成果:神兽版《格氏解剖学》,收录有东方龙、天马、人鱼等11种神话生物的解剖图。所有绘图,均依据神话动物原型,参照现实中的生物体结构,遵从解剖学原理绘制。
华严宗史略
李春尧
华严宗是以《华严经》为最高经典的佛教宗派。它以“法界缘起”为核心教义,以“四法界观”为修道理论,以“五教十宗”为判教体系。本书梳理了《华严经》的思想源流,回顾了华严宗的盛衰隆替,并介绍了华严学的传承历史。 李春尧,男,1981年生于江苏省扬州市。中国人民大学哲学博士。现为暨南大学世界史流动站博士后、中印比较研究所科研人员。研究方向为佛教思想文化、印度宗教文化、中印文化交流。
二元神论
元文琪
本书依据波斯古经《阿维斯塔》和帕拉维语文献,对琐罗亚斯德教神话做了全面深入的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的学术见解,围绕宇宙观、道德观和社会观,充分论证琐罗亚斯德教的核心思想——善恶二元论。同时,结合对摩尼教的研究,确认古波斯的两大宗教为二元神教,并提出二元神教是宗教发展的历史形态之一。
李提摩太在华回忆录
[英 ] 李提摩太 (Richard T.)
《李提摩太在华回忆录》详细记录了李提摩太在晚清45年期间,他在宗教、科学、通讯、国际贸易、赈灾、现代学校和专业学院的创设、现代出版社的建立等几乎所有领域参与了中国历史的进程。而他个人的经历,几乎就是一部中国近代史的缩影:传统与现代之间的激烈较量、华夏文明与西方文明的冲突与融合、政治经济侵略与思想和技术启蒙的对立统一等重大矛盾,无不生动地体现在他的这部回忆录里。 李提摩太(Richard T.
丘处机“一言止杀”考
本书以翔实的文献资料、严谨的逻辑推理,对丘处机“一言止杀”的传说进行了质疑,认为“一言止杀”并非史实,从中更可见早期全真教的传道与后世的误读。本书对道教史研究界的非理性的“宗教情感”有所批评,对王重阳、丘处机等人的虚妄情节有所揭示,对陈垣、姚从吾等前辈学者之误读有所批判,以期还历史以真相。 杨讷,著名元史研究专家。1935年生于上海,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曾于《历史研究》编辑部工作,后任国家
我与你
[德] 马丁·布伯
评分 8.2分
《我与你》是20世纪著名哲学家马丁·布伯的代表作。作者马丁·布伯认为真正决定一个人存在的东西,决不是“我思”,也不是与自我对立的种种客体,关键在于他自己同世界上各种存在物和事件发生关系的方式。全书共分为三卷。第一卷旨在挑明世界的二重性与人生的二重性,“你”之世界与“它”之世界的对立,“我—你”与“我—它”人生的对立。第二卷讨论“我—你”与“我—它”在人类历史及文化中的呈现。第三卷展示了“永恒之你”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德] 马克斯·韦伯
评分 7.6分
本书发表于1905年,在争议中成为了社会学领域的奠基之作。 韦伯一生致力于考察世界诸宗教的经济伦理观,探讨世界主要民族的精神文化气质与该民族的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内在关系。《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是韦伯对宗教社会学的初期研究,他认为“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存在某种因果关系——资本主义精神有其宗教根源,新教中的苦行、职业劳动观念,逐渐发展成了资本主义中理性经济劳动的特征。他深入探究了资本主义
无神论(中文版)
[英] 朱利安·巴吉尼
评分 8.4分
大多数中国人没有经过深入思索和论证,自小接受无神论。在作者所在的西方,广义的基督教世界,几个世纪以来,几乎所有人理所当然地信仰上帝。可以戏仿苏格拉底的名言说,“未经审视的有神论/无神论是不可靠的”。作者以严密的逻辑、生动的语言和例证,为无神论提供了定义与肯定性论证,探讨了无神论者的道德之源和人生意义,破除了无神论同纳粹和苏联极权的必然联系。作者既反对激进的宗教又反对战斗无神论,其论证有助于澄清对无
世界妖怪大全
[英] 特里·布雷弗顿
评分 7.8分
世界之大,真的有妖怪存在吗?人类妄自尊大,妖怪可还有立锥之地?科学如此发达,千古之谜为何竟历久弥新?鸡蛇巴吉里斯克所过之处,植被枯萎,岩石崩裂;南极海域的长臂海怪,可毫不费力地捏碎大型渔船;德里铁柱,经历千年风吹雨打而不锈……其实,每一种妖怪,都是一个奇特的文化密码,它们生动鲜活又神秘莫测地存在着。 本书是一本世界妖怪艺术经典百科全书。整理、汇编不同文化中的妖怪物语,涵盖希腊神话、罗马神话、埃及
那一世,我遇见了你
央北
《那一世,我遇见了你:六世达赖仓央嘉措的今生今世》既是传记又是小说。不必去深究具体年限,时间于你而言是虚无的,它不过是一扇窗,你探出头去,于熙攘的拉萨,于寂寥的布达拉宫,你看得见他的眼泪,听得到他的梦呓。细读下来,一些字句常伴于他,化为物件,在光影中沉浮,在人声中低诉。诗歌、爱情、礼佛,生生死死。这是一本遗落的书,你捡起它,向前走去,在西藏的皑皑白雪中,你便能看见他——仓央嘉措。 央北:男,
龙:一种未明的动物(增订本)
马小星
暌隔24年,再以新版面世 “世界上真的有龙吗?” 一个千古难解的谜,一本独辟蹊径的书 带上你未曾消失的好奇心,一起去追索中华大地上的真龙 本书是颇为奇特的一家之言,不仅立论新颖,而且举证丰富。作者从古代史书、笔记、地方志中搜集了大量罕为人知的记载,并联系多位目击者所提供的证词,反复比照,论断独到。它的身影,在中国有文字记载以来的几千年历史中若隐若现。不管添上了多么奇异的色彩,它的基本形象及
萨满教
[美]米尔恰·伊利亚德 (Mircea Eliade)
评分 7.9分
《萨满教:古老的入迷术》此次被“内蒙古民族文化通鉴”选中,即将首次翻译成汉文。与本书题材类似的《金枝》很久以前就成为中国人类学、民族学、宗教学的必读书目,本书的翻译也必将填补业内的空白,可以将此书丰富多彩的萨满世界推给更多中国读者。本书稿由内蒙古大学外国语学院的段满福教授翻译,段教授在教学的同时,译著颇多,曾翻译出版《地球上的庄园:土著人如何塑造澳大利亚》《小王子》《后一课》等图书。该书共分
希腊罗马神话
[英] 菲利普·马蒂塞克
这是一本专业学者写给大众的书籍,严谨而又通俗地向大众读者介绍了古代希腊罗马的神话系统。古希腊神话不仅本身就是色彩斑斓、引人入胜的故事,更是我们今天很多文化元素——从哲学观念到艺术作品再到游戏和科技等的源头,因此本书可以让读者认识到这些神话与今天世界千丝万缕的联系。 菲利普·马蒂塞克,是牛津大学圣约翰学院的罗马史博士,职业作家,兼职古代史讲师。出版过多部与古代希腊罗马相关的著作。
佛陀相佑:造像记所见北朝民众信仰
侯旭东
本书主要依据铭刻资料,并结合文献,采用“自下而上”的视角分析五六世纪高僧大德与知识阶层信徒之外的一般佛徒的信仰,试图弄清他们如何接受佛教、接受了什么,进而探讨佛教对普通民众的思想与行为产生何种影响。在重新考察佛教流行北方的历史背景后,根据1600种有纪年及纪年可考的造像记,借助统计分析,辅以例证,具体展示了民众信仰对象的兴衰变化;剖析了民众对佛教的认识与追求,涉及生死观念变迁、大乘起义的心理基础、
印度佛教史
[日] 平川彰
评分 8分
“学术性的佛教研究”的经典之作 初学者了解印度佛教的完美入门书 《印度佛教史》一书是卓越的日本佛教学者平川彰先生论述印度佛教的通史类著作,内容详尽,叙述简洁,广泛综合东西方印度佛教研究成果。其论理分明,剖析层层深入,很大程度上恢复了印度佛教的历史概貌,令读者耳目一新。本书是“学术性的佛教研究”的经典之作,为初学者了解印度佛教的完美入门书,亦为广大佛学研习者和爱好人士的必备指南。 平川彰(
重述神话中国
叶舒宪 主编,公维军 副主编
本书从文学人类学提出的文化文本理论及四重证据法视角,按照不同证据之间的间性互动关系,对文学人类学研究会第七届学术年会的论文加以提炼、整合,分为五个部分。作为前沿交叉学科的文学人类学,经过新时期以来的三十多年实践积累,走向以文化符号编码论与四重证据法为其特有内容的中国本土文化理论体系建构的方向,成为一种超越文字书写的小传统局限、具有深度解释力的人文学术新范式,承担着拓展超长时段文化视野、重述中国的学
新唯识论
熊十力
熊十力一生心无旁骛,潜心著作,成果累累,如果只能选一本书作为其代表作,那只能是《新唯识论》。熊十力曾从学欧阳竟无大师研习佛学。1922年,受梁漱溟等人的举荐,应蔡元培之邀,熊十力聘为北京大学主讲佛家法相唯识的特约讲师。在主讲《唯识学概论》和撰写讲义的过程中,对于佛教唯识学发生怀疑,不断改写旧稿,乃至另起炉灶写成了一部自成体系的新著,改称《新唯识论》。1932年,《新唯识论》(文言本)由浙江省立图书
唯识学概论 因明大疏删注
本书收录的两部著作,其前身均为熊十力在北京大学任教时的自撰讲义。《唯识学概论》系熊先生讲授唯识学的第一部讲义,1923年由北大印制。本书忠实于此前在南京支那内学院所学,以玄奘、窥基之学为旨归,简明扼要地概述唯识学的思想体系,适合现代人的阅读习惯,为唯识学的入门书,亦可作为研究《新唯识论》的参考。 《因明大疏删注》亦为熊先生在北京大学讲授因明学的讲义。其渊源有自:古印度著名论师陈那改造旧因明学,号
埃及神话
[英] 加里·J.肖 (Garry J. Shaw)
一览古埃及神话系统 专业学者写就的神话入门读物 大量来自古埃及的雕像和壁画图片 《刺客信条:起源》背景设定地的众神和传说 古代尼罗河地区的居民是以怎样的目光打量其周遭世界的呢?手中这本简便的小书试图为我们描画出答案的轮廓。全书共三编,“诸神的时代”讲述了世界的诞生和演变,以及埃及诸神王的统治;“活人的世界”告诉我们埃及的神灵是如何在自然界中显现自身,以及埃及人是怎样与周围的不可见力量打交道
中国神话通论
袁珂
本书是袁珂先生多年来研究中国“广义神话”,对古籍文献中的文学性神话片段进行系统梳理和深入分析的重要成果。初名《中国神话漫谈》,袁珂先生于1989年修订后,改名为《中国神话通论》,分“概论之部”与“分论之部”,合共九十九篇。“概论之部”从《山海经》谈起,分析了上古神话的起源,神话与宗教、仙话、历史、文学等的关系,神话的流变、发展、散亡和整理过程。“分论之部”则具体分析了传世神话故事的不同版本,著名神
极简世界神话
[英] 马克·丹尼尔斯
本书讲述了历史上重要文明或文化中流传下来的神话故事,包括埃及神话、希腊神话、罗马神话、中国神话、北欧神话等。人类文明伊始,我们的祖先就对世间万物给出了自己的解释。于是,各个文化中托生出属于自己的神话故事。他们用这些故事解释天空、大地的形成,为人们的道德树立标准,为帝王的尊贵背书。这是人类早期的“科学”。你会看到为何很多文化中都会出现“全视之眼”,比如《指环王》中的索伦之眼,宗教中的全视之眼;你会了
八大菩萨传
(清)麦彭仁波切,索达吉堪布 编译
本书介绍了八位菩萨的传说故事、生平事迹,讲述了各位菩萨在自己的修行过程中所遭遇的困惑与阻碍以及如何克服的,除此外,还有各位菩萨修行的心得体会。八位菩萨分别为:文殊菩萨、普贤菩萨、观世音菩萨、金刚手菩萨、虚空藏菩萨、地藏菩萨、弥勒菩萨、除盖障菩萨。这八位菩萨,是大众熟知的形象,其故事流传很广。本书是对其故事的一次系统性汇集,语言通俗,故事性强,有助于大众对其形象有一个整体的全面的了解。 麦彭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