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哥伦布
[美] 菲利普·罗斯(Philip Roth)
评分 暂无
《再见,哥伦布》是菲利普·罗斯二十六岁时出版的第一部作品,收录中篇小说《再见,哥伦布》和五个短篇小说。该书出版后即获得美国国家图书奖。他在作品中富有爆发力的才智、深刻的洞察力及其对笔下人物的悲悯之情,令其在美国文坛一举成名。中篇小说《再见,哥伦布》讲述一对同为犹太人但家境悬殊的青年恋人的故事。出身贫寒的图书管理员尼尔与青春貌美的富家女大学生布兰达在盛夏的游泳池畔邂逅,一见钟情。但社会阶层的差异、恋
退场的鬼魂
十一年中,作家内森·祖克曼独自隐居在新英格兰山区,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为了治疗前列腺癌手术后遗症,年逾七十的他重回繁华都市。他沿着纽约的街道行走,却像一个幽灵一样似乎根本不存在于世。他重遇自己年轻时的偶像、已故作家E.I.洛诺夫的晚年情人艾米·贝莱特,她垂垂老矣,罹患脑癌,落魄得令人心酸;他被一则换房广告吸引,认识了一对年轻的作家夫妻,优雅的少妇杰米重燃起他男性的情欲;他被正准备写一本洛诺夫传记的
被释放的祖克曼
《卡诺夫斯基》的出版让祖克曼陡然间成了家喻户晓的当红作家。这部描写一个犹太青年浪荡生活的小说让祖克曼从此告别穷苦岁月(和多年的伴侣),开始和女影星出双入对,还时常遭受路人的骚扰。祖克曼的老乡佩普勒,来路诡异,挥之不去,是个让人过目难忘的喜剧创造。在《卡诺夫斯基》一书所引起的呼啸之中,最让祖克曼无法释怀的,是他成名作中的“半自传体”为其家庭所招致的“恶名”。 罗斯在本书引入自传元素,继而深入探讨了
波特诺伊的怨诉
故事发生在心理医师施皮尔福格尔的躺椅上。 主人公波特诺伊饱受神经官能症的困扰,他找到心理医师施皮尔福格尔,向他倾诉自己从小到大所面临的困境:父亲望子成龙的期待、母亲专制霸道的溺爱、犹太身份的困扰…… 大胆而近乎荒诞的告白背后,暗含的是他那一代美国犹太青年内心的道德焦虑,是传统的犹太道德意识与60年代美国社会自由意识之间的冲突、失衡,也是美国犹太人在当代美国社会的生存焦虑。 菲利·普罗斯(
萨巴斯剧院
评分 8.7分
“我写了一本邪恶的小说,但感觉它像羊羔一般纯洁。” ——罗斯美国国家图书奖获奖感言 《萨巴斯剧院》是菲利普•罗斯的早期代表作,获1995年美国国家图书奖。 本书的主人公米奇•萨巴斯曾是小有名气的木偶师,在曼哈顿拥有一家剧院,但如今六十四岁的他因病放弃事业、性丑闻缠身。他离经叛道,生活中重视的只有性,以此来反抗平庸的日常。情人德伦卡去
布拉格狂欢
功成名就的内森·祖克曼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期来到布拉格。他在这里发现了完全不同的文学困境,并经历了一系列奇幻而辛酸的冒险。本书以日记体的形式呈现了祖克曼与那些被放逐的流亡艺术家的旅居生活,诉说了这些道德沦丧的艺术家们在极权主义社会中的挣扎:他们纵欲狂欢放逐自我的同时,也在用自己的身体反抗精神的束缚。菲利普·罗斯借此书探讨了知识分子在严苛政治局势下的艰难命运和生存状态,笔端流露出深刻的关注与同情。
报应
本书是菲利普·罗斯五十四年写作生涯的封笔之作,也是“报应系列”最后一部。 这一次,罗斯虚构了一场瘟疫。1944年夏,美国新泽西州纽瓦克市,一个名叫威夸依克的犹太社区爆发了大规模的小儿麻痹症。主人公巴基·坎特是位体育老师,暑期工作是负责公共操场上90个孩子的日常体锻。因疫情爆发,操场上的孩子接连中招。没人知道这种病毒何时以及如何传播开来。社区里的意大利人将疾病的流行归咎于犹太人,而犹太人则怀疑疾病
美国牧歌
塞莫尔·利沃夫金发碧眼,绰号“瑞典佬”。作为高中校园里的运动健将,整个社区的男女老少都为他倾倒。大学毕业后,他循规蹈矩地继承家族企业,成为一名家境殷实的企业家,并娶了新泽西选美小姐为妻。一战后的美国经济迅速崛起,无往不利。塞莫尔深深迷恋着自己脚下这片独立的新大陆,想用勤劳的双手编织他的“美国梦”。然而,他心爱的女儿梅丽却在16岁那年成了激进的反战者,用炸弹陆续夺去了四条无辜的生命。原本看似完美无缺
人性的污秽
古典文学系教授西尔克·科尔曼因在课堂上使用含义模棱两可的“幽灵”一词描述两名缺席的黑人学生,而被冠上“种族主义者”的罪名,导致他强悍的妻子骤然离世,他本人亦愤然离职。之后,他开始与学院清洁女工福妮雅·法利秘密交往,却遭到福妮雅的前夫,一个深受心理创伤的越南老兵的憎恨和骚扰,最终丧命于一场可疑的车祸。 随着科尔曼的朋友、作家内森·祖克曼对于事件不断地深入调查,真相慢慢浮出水面:原来科尔曼并非他自称
解剖课
埋葬了父亲之后,年至不惑的内森·祖克曼突然染上了一种无从诊断的疼痛——由肩颈蔓延到躯干,甚至精神也被这种疼痛占据。没有医生知道他的病痛从何而来。他不得不依靠止痛药度日,不能继续写作,甚至连行动都为疼痛所掣肘。百无聊赖的他开始放飞思绪,回忆起他失败的婚姻以及家庭关系。极度的恋旧情怀与征服病痛的企图心爆发之下,祖克曼决心返回母校芝加哥大学,在那里学习医学……轻率和缜密、抒情和讽刺融为一体,告诫与忏悔贯
鬼作家
《鬼作家》是内森·祖克曼文学探险系列作品的开篇之作。二十三岁的主人公内森·祖克曼刚出版一批短篇小说,并收到了自己最崇拜的作家E.I.洛诺夫的邀请,前往对方位于伯克希尔山的家中做客。在那里,内森见到了洛诺夫夫妇与他们收养的一个女学生艾米·贝莱特,他当即被艾米独特的魅力所倾倒。但让内森意想不到的是,在与自己的偶像相处的过程中,对方的妻子霍普突然失控。而在之后的留宿中,内森发现了洛诺夫与艾米的不伦恋情,
欲望教授
年轻时的大卫·凯普什追求绝对的个人自由,遵从欲望的召唤,放纵自我,这样的生活让他心力交瘁。而当他获得回归生活正途的机会时,却又犹豫不定,生怕自由被婚姻囚禁。后来,他成了比较文学教授。他一边准备开设课程,讲授欧洲小说中的欲望,一边思索人生:认为自己无异于一个“欲望教授”,跌跌撞撞地奔波在追求学术理性和追逐肉欲满足两条道路之间…… 本书出版于《乳房》之后,却是《乳房》的前篇,追溯了大卫·凯普什的前半
遗产
评分 7.8分
《译文经典·遗产》主要内容简介:妈咪,妈咪,你在哪儿啊,妈咪?我会变成植物人吗?我得重新开始生活、也许英格丽能永远照顾我等。 菲利普·罗斯,善于以长篇小说编织人性史诗(《美国牧歌》、《人性的污点》、《垂死的肉身》等)的美国当代文学,泰斗菲利普·罗斯(Philip Roth)在1991年意外地出版了一部纪实作品——《遗产:一个真实的故事》。视线凝聚的焦点,不再是广阔的社会、宏大的命题,而是罗斯
低入尘埃
西蒙·阿克斯勒魅力顿时,激情枯竭,再也招不来观众了。他因此逃离舞台,但又饥渴地踏入一个陷阱,像世上嘴馋的猎物般咬住了诱饵。而崩溃的过程只花了不到五分钟。 菲利普·罗斯(1933—2018),美国小说家,出生于新泽西州纽瓦克市。1959年凭借处女作《再见,哥伦布》受到瞩目,此后笔耕不辍,获奖无数,赢得国内外的高度认可。2012年宣布封笔,一生共创作29部小说,代表作有《波特诺伊的怨诉》《鬼作家
我们这一帮
滑头在总统职务的重压之下在夜间感到困惑或苦恼,以至无法入眠的时候,常常就会起床,蹑手蹑脚穿过白宫,来到防爆的地下运动员更衣室,然后“披挂上阵”,穿上他的橄榄球运动服。 就像入侵柬埔寨和肯特州立大学枪击事件期间一样,只要穿上护肩、防滑鞋,戴上头盔,把舒适的球裤往上拉、盖过他的皮质下体护身,然后扭过头去照照镜子,越过自己宽阔的肩膀瞥一眼背上的号码,就足以让他自信爆棚,坚信自己为了两亿美国人民的利益所
凡人
本书的书名源自一部中世纪道德剧,讲述一个“凡人”被死亡召唤时的临终经历。罗斯的本书则是一个关于失去与悔憾、病痛与死亡的故事。小说的主角曾是纽约一家广告公司的创意总监,有过三次失败的婚姻,两个仇视他的儿子和一个挚爱他的女儿。他还有一个随时照顾他的好哥哥,其健康的体魄甚至令他妒忌。从童年的夏季在海边初次见证死亡,到精力旺盛的成年时代事业上的成功、几次婚姻家庭的聚散,再到步入老年看着同代人日渐凋零、自己
反美阴谋
本书是一部令人震撼的“反事实小说”,呈现了一段半虚构的另类美国历史。菲利普·罗斯以真切的细节、合理的情势,从一个孩童的视角,讲述了著名的飞行英雄和狂热的孤立主义者查尔斯·A.林德伯格在一九四〇年的总统选举中以绝对优势击败了富兰克林·罗斯福,从此每一户美籍犹太裔家庭都生活在恐惧的阴影中。在林德伯格反犹政府执政时期,居住在纽瓦克的普通犹太家庭经历了恐怖的暴力岁月,几百万户犹太家庭分崩离析…… 这部后
事实
《事实:一个小说家的自传》是菲利普·罗斯“罗斯系列”的第一部。小说以“我”罗斯与祖克曼(作者创造的第二个我)一去一回两封信为开头和结尾,中间分五个部分:序幕、安全的家园、乔学院、我梦想中的女孩、现在我们也许可以开始,追溯“我”从犹太小镇男孩变成功成名就小说家的人生轨迹。小说在严格的非虚构叙事下,呈现出一个“未经修饰”的“罗斯”——一个初露头角的艺术家、学生、儿子、情人、丈夫、美国人、犹太人,开诚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