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水无香
朱良志
评分 8.6分
《真水无香》讲述了:散步是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行动,它的弱点是没有计划,没有系统。看重逻辑统一性的人会轻视它,讨厌它,但是西方建立逻辑学的大师亚里士多德的学派却唤做“散步学派”,可见散步和逻辑并不是绝对不相容的。中国古代一位影响不小的哲学家——庄子,他好像整天是在山野里散步,观看着鹏鸟、小虫、蝴蝶、游鱼,又在人间世里凝视一些奇形怪状的人:驼背、跛脚、四肢不全、心灵不正常的人,很像意大利文艺复
南画十六观
评分 8.3分
文人画是中国传统艺术的精华,是一个至今仍引起兴趣、具有研究价值的问题。本书不是平面研究文人画,不是梳理文人画发展的历史,而是选择文人画发展中的一个问题——"真性"来集中讨论,这是文人画发展过程中带有根本性的问题,以突显对形成文人画的本质因素——人的内在精神气质的关注。 本书共十六章,选择十六位画家,以他们的作品和艺术活动为线索,每章集中讨论一个关系文人画全局的关键性问题。
忽有山河大地:龚贤笔下的“荒原”
评分 暂无
本系列作品,通过对元代以来十六位画家的观照,来看文人画对生命“真性”追踪的内在轨迹。本书为此丛书中的一本。从“忽有山河大地”“为何总是荒原”“有生命的笔墨”“有新意的画士说”四个方面探讨龚贤在山河大地间展现的生命境界和诗意山水。 朱良志,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北京大学美学与美育研究中心主任。长期从事中国哲学与艺术关系之研究,出版有《石涛研究》《八大山人研究》等著作,出版的著作曾获中国政府出版奖
一枝瘦骨写空山:金农画的金石气
本系列作品,通过对元代以来十六位画家的观照,来看文人画对生命“真性”追踪的内在轨迹。本书为此丛书中的一本。本书从“把玩金石”“参悟净因”“管领冷香”去感受金农绘画的金石意味,以及他独特的人生哲学。 朱良志,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北京大学美学与美育研究中心主任。长期从事中国哲学与艺术关系之研究,出版有《石涛研究》《八大山人研究》等著作,出版的著作曾获中国政府出版奖、中华优秀出版物奖、中国好书等。
别无归处是归处:吴镇的“渔父”画题
文人画,又称“士夫画”,它指具有“文人气”,即今人所谓“文人意识”的画。北宋以后,文人画理论的建立在很大程度上是围绕“真”问题而展开的。文人画家所追寻的这种超越形似的真实是一种“生命的真实”,是作为“性”的真实。以此角度划分中国绘画发展的三个不同阶段,即:“得势”“得韵”“得性”。本系列作品,通过元代以来十六位画家的观照,来看文人画对生命“真性”追踪的内在轨迹。本书为此丛书中的一本。分“渔夫话题的
平常心即道:文徵明画的浅近趣味
「绘画不是涂抹形象的工具,而是表达追求生命意义的体验。」 文人画,又称“士夫画”,它并非指特定的身份,如限定为有知识的文人所画的画,而是具有“文人气”或“士夫气”的画。“文人气”,即今人所谓“文人意识”。大率指具有一定的思想性、丰富的人文关怀、特别的生命感觉的意识,一种远离政治或道德从属而归于生命真实的意识。 所以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文人画,就是“人文画”——具有人文价值追求的绘画。 文人画
乞儿唱莲花落:唐寅的视觉典故
本系列作品,通过对元代以来十六位画家的观照,来看文人画对生命“真性”追踪的内在轨迹。本书为此丛书中的一本。从明代画家唐寅入手,讨论“视觉典故”这一文人画中的关键性问题。 朱良志,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北京大学美学与美育研究中心主任。长期从事中国哲学与艺术关系之研究,出版有《石涛研究》《八大山人研究》等著作,出版的著作曾获中国政府出版奖、中华优秀出版物奖、中国好书等。
总在微茫惨淡处:恽寿平绘画的“乱”相
曲院风荷
评分 9.2分
中国美学名著导读
《中国美学名著导读》注意对学术界研究状况的介绍,给读者研读原著提供必要的背景,了解学界的研究重点,昭示值得注意的学术问题,并对其中的疑难问题予以交代。各篇之后还附有参考文献,以备读者进一步研究之需。所选的大多数篇章,国内外都有很多研究成果,《中国美学名著导读》不可能一一予以涉及,只是介绍一些与核心论题相关的内容。
源上桃花无处无:倪瓒的空间创造
本系列作品,通过对元代以来十六位画家的观照,来看文人画对生命“真性”追踪的内在轨迹。本书为此丛书中的一本。分“幽深”“幽远”“幽静”“幽秀”“绝对空间的概念”“泛泛”“萧散”“寂寞”“苔影”“小景”十个角度描写倪瓒的世界。 朱良志,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北京大学美学与美育研究中心主任。长期从事中国哲学与艺术关系之研究,出版有《石涛研究》《八大山人研究》等著作,出版的著作曾获中国政府出版奖、中华
四天无遮
空,是中国哲学的重要概念。在佛学传入中国之前,道家哲学中的“无”的概念,就具有与“空”相近的内涵。空的思想对文人画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没有这一思想,水墨画是否能出现并成为中国最重要的绘画表现形式都很难说。一生优游于心学和禅道哲学之中的董其昌,深知此一概念对于中国思想和艺术的重要意义,他的画,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在敷衍这一概念。他一生论书论画,归结为一句话,就是在艺术中做他的“无相法门”。本书从
思清格老
清初画家吴历是中国画史上一位独特的人物,被尊为“清六家”之一的他,在当世即享卓然高名。他的画由虞山画派出,画学老师王时敏、王鉴极为欣赏他的才华,王时敏说他的画:“简淡超逸处,深得古人用笔之意,信是当今独步。”高士奇说他的仿古册“真仙品也”。有清一代,多有人认为,渔山之画在烟客、廉州之上,甚至有人评其为清代第一人。秦祖永说:“南田以逸胜,石谷以能胜,渔山以神胜。”给渔山极高评论。本书从吴渔山“
《石涛画语录》讲记
评分 8.1分
二十四诗品讲记
评分 8.5分
顽石的风流
评分 6.7分
中国美学通史(第7卷):清代卷
朱良志、肖鹰、孙焘、崔树强编著的《中国美学通史(7清代卷)》是叶朗主持的教育部人文社科重大研究项目《中国美学通史》的第七卷即清代卷。紧扣古代社会的晚期,文化似乎做自我总结,美学也不例外,本卷论述了清代前期(有鸦片战争前)古代美学的最后形态,论述了美学对当时社会的影响及其各社会阶层对美学的审美要求。对当代美学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借鉴意义。
中国美学十五讲
评分 8.7分
生命清供
评分 8.4分
道在戏谑:徐渭的“墨戏”
“文人画的真性”(十六册)是研究中国传统绘画的一套书,通过研究元明以来十六位画家,探讨支配文人画发展的根本因素——文人画的真性问题。全书文笔雅致、思虑深远,深具可读性。 作者选择了元代以来的黄公望、倪瓒、恽寿平、八大山人等十六位代表画家,通过其文人画作和艺术人生,全景勾勒文人画的精神世界,探讨文人画的“真性”,并总结划分了中国绘画发展的三个不同阶段:“得势”“得韵”“得性”。《文人画的真性》语言
江花随我开:石涛绘画的“躁”
澹若秋江影:陈道复画的“幻”境
浑沌里放出光明:黄公望的浑朴画风
世界莲花里:八大山人的“涉事”哲学
本系列作品,通过对元代以来十六位画家的观照,来看文人画对生命“真性”追踪的内在轨迹。本书为此丛书中的一本。本书由八大山人的“涉事”概念谈起,从多个方面探讨八大山人的精神理路和绘画哲学。 朱良志,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北京大学美学与美育研究中心主任。长期从事中国哲学与艺术关系之研究,出版有《石涛研究》《八大山人研究》等著作,出版的著作曾获中国政府出版奖、中华优秀出版物奖、中国好书等。
十指间的娉婷:陈洪绶的高古画境
本系列作品,通过对元代以来十六位画家的观照,来看文人画对生命“真性”追踪的内在轨迹。本书为此丛书中的一本。本书从“高古”入手,带领读者感受陈洪绶在“醒石”“味象”“缥香”“寒沽”中所展现的超凡脱俗的艺术境界和人生体悟。 朱良志,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北京大学美学与美育研究中心主任。长期从事中国哲学与艺术关系之研究,出版有《石涛研究》《八大山人研究》等著作,出版的著作曾获中国政府出版奖、中华优秀
温暖的溪岸
“文人画的真性”(十六册)是研究中国传统绘画的一套书,通过研究元明以来十六位画家,探讨支配文人画发展的根本因素——文人画的真性问题。全书文笔雅致、思虑深远,深具可读性。 作者选择了元代以来的黄公望、倪瓒、恽寿平、八大山人等十六位代表画家,通过其文人画作和艺术人生,全景勾勒文人画的精神世界,探讨文人画的“真性”,并总结划分了中国绘画发展的三个不同阶段:“得势”“得韵”“得性
饮之太和:中国美学名著选讲
本书选取先秦至清末民初27篇中国美学名著进行注释和解说,包括《声无哀乐论》《顾恺之论画》《书谱》《林泉高致》《溪山琴况》《园冶》《艺概》《人间词话》等,内容涵盖音乐、绘画、书法、园林、诗歌等。 作者注重版本辨析,选本精良,注释详细,解说精辟,既为读者阅读中国美学原著提供可靠文本,又详细讲解了每篇原著产生的背景及其在中国美学史上的价值、源流及昭示的美学问题等,各篇后附参考文献,以备研究和拓展阅读之
四时之外
中国艺术重视生命境界的创造,追求形式之外的意趣,要在变化表相中表现不变的精神,时间性超越便是艺术家最为重视的途径之一。“四时之外”四字,可以说是中国艺术的灵魂,也是造成中西艺术内在差异的本质方面。朱良志教授这本新著主要是从时间和历史入手,来讨论中国艺术的发展和核心观念的形成,发掘中国艺术在时间超越中所体现的独特的历史感、人生感和宇宙感。 朱良志教授在本社出版的《真水无香》
八大山人研究(第二版)
八大山人的艺术风格自成一家,别具面目,对后世影响深远,在中国艺术史上占有独特的地位。但他的作品晦涩难解,留给世人很多谜团。甚至连八大山人这个名字本身都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八大山人研究》时隔多后修订再版,作者结合新发现的文献,增加了一些章节,改写了部分内容,充实了若干论证材料,尤其是对八大山人的艺术哲学观念、思想发展过程和家学渊源等方面的讨论,融入了较多的新内容,同时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