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文化讲义
葛兆光
评分 8.8分
本书为葛兆光讲义系列之一,是《古代中国文化讲义》的重订增补本。本书凡十三讲,涉及汉字、婚礼丧仪、家族和社会、儒佛道、阴阳五行、民间信仰、传统的世界观等。本次重订,对内容进行了大量增补修订,增添相当数量的配图,还在每讲后面增加了阅读文献和参考论著,以供读者延伸阅读。 本书为读者呈现出一幅生动的古代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地图,带领读者感受一个早已随着时间远去的“古代中国文化世界”,
声回响转
评分 暂无
历史学家有责任告诉大家的事。 葛兆光教授谈中国的历史与文化。 习以为常的历史概念背后有哪些偏见和臆想? 【内容简介】 本书收录了葛兆光教授八篇完整清晰的历史学讲稿。全书贯穿着对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的开阔视野和客观态度,具体可划为四部分:第一部分是一篇,讲从中国出发的全球史的设想;第二部分是三篇,谈关于中国、文化与学
亚洲史的研究方法
评分 9.4分
本书为“葛兆光讲义系列”之一,是作者2011年后为博士生开设“亚洲史的研究方法”课程的讲稿,经过十年以上的讲述,并反复修订增补后成书。 全书分为四单元十三讲,从亚洲史研究的可能性,东西方有关亚洲史的学术史,重点讲到近世东部亚洲海域史的研究,并且详细介绍近世环东部亚洲海域历史的相关文献。本书的重点,是通过案例讨论亚洲史研究的途径,也讨论如何既把中国史放在亚洲史的大背景中,又
思想史研究课堂讲录(增订版)
评分 9.5分
最好的老师,讲最著名的课程,跟随葛兆光的目光,领略人类思想史的灿烂版图; 从政令文书到天文历法,沉入一手材料底层,重返“思想”发生的现场,用全球视野做中国学问,作者学贯中西的知识结构使该作品成为一部世界思想史的百科全书。 初编:视野·角度与方法 本书的主题是中国思想史研 究方法。本卷的几讲主要讨论现代西方新理论和新方法如何
歷史中國的內與外
评分 9.3分
葛兆光教授十年前開始推動「從周邊看中國」研究計劃,把日本、韓國、越南等地保存的有關中國史資料作為「新材料」,試圖提供重新認識東亞和中國的多重視角與立場。為此,葛教授陸續出版了《宅茲中國:重建有關「中國」的歷史論述》、《何為中國?—疆域、民族、文化與歷史》等著作,在國際學界受到廣泛關注。本書是葛兆光教授有關東亞與中國研究系列論著之一。為了對「周邊」及其相對應的「中國」概念做一個清晰的界定,作者
汉字的魔方
评分 9.2分
本书的独特价值在于,它是古典文学研究界最早采用语言分析的方法看待古典诗歌如何构成的著作之一。作者提出,“‘汉诗是汉字写成的’是重新理解古典诗歌尤其是特别凸显着中国诗特色的近体诗的关键”。因此,作者不是对一篇一首的诗词进行微观的分析,而是从宏观的语言体系的角度对于古典诗歌在特定历史时 期的整体风貌和动态发展作出把握。以精准的艺术感受力为支撑,如快刀斩乱麻般解剖、厘清印象式与教条式的传统诗歌批评
何為「中國」
评分 8.6分
本書中討論的是什麼是「中國」,現代中國是怎樣從古代中國逐漸形成的,這個包含了眾多民族、複雜文化和龐大疆域的「中國」,在當下面臨著什麼樣的問題?研究中國歷史繞不開這些大問題,觀察現實中國也不能迴避這些大問題。最近,迅速膨脹的中國面臨的嚴重問題之一,就是中國與亞洲和世界,究竟在文化、政治和經濟上如何相處?我們要承認,現代中國已經遇到很多麻煩,比如高句麗問題、東海與釣魚島問題、南海與西沙、南沙問題
中国思想史(三卷本)
《中国思想史(套装共3卷)》为《中国思想史》第二版。全书以个人的观察角度与理解视野,对中国知识、思想与信仰的历史进行历史的研究与描述。该书不仅关心古代中国精英与经典思想的发展,而且分析这些思想得以形成与确立的知识来源和终极依据,也描述产生这些思想的土壤的一般知识、思想与信仰的历史,以及中国思想世界的最终确立和逐渐瓦解的过程。作者改变了过去作为教科书的思想史以人为中心的章节模式,引徵丰富的古代
越南汉文燕行文献集成
评分 8.3分
越南汉文燕行文献,是指历史上越南官方使节北使中国,或民间人士来华旅行而撰述的相关汉文记录,其主要形式为燕行记、北使诗文集和使程图。《越南汉文燕行文献集成(越南所藏编)》搜辑了现存于越南的79种独立成书或成卷的燕行文献,以影印文献原书并为每一种文献撰著提要的形式,从一个特殊的侧面,系统地展示了公元1314年至1884年这五百多年间中越两国友好交往的历史,同时也通过“异域之眼”,直观地呈现了元明
增订本中国禅思想史
评分 8.9分
尽管今天禅宗历史和思想的研究已经是一个国际化的领域,在这领域中有各种各样的研究方法,有从内在体验出发的探讨禅思想,有立足于后现在理论阐发禅思想,有从文献考据学研究禅宗,有对禅宗历史进行艺术演绎和意义发挥,但是作者与这些都不一样,而且也没有像通常那样把禅宗依照时间、宗派详细解释,而是首先依据各种文献梳理禅学发展脉络,把禅宗的发展分为几个阶段,总结出每一个阶段的特征。这样让人对于禅宗理解不再是几
中国经典十种
《中国经典十种》是葛兆光先生在清华大学为全校学生所开选修课“中国文化名著导读”的讲稿基础上修订而成的。书中之经典,不仅包含儒、佛、道的“三教”经典,还包括了史学、小学的经典著作。作者对其逐一进行了精辟解读。 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献专业研究生毕业,曾任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现为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院长,历史系教授。主要研究领域是中国宗教史、思想史和文化史。主要著作有Ⅸ禅宗与中
西潮又东风
评分 7.6分
本书是著名学者葛兆光先生有关晚清民初思想、宗教和学术的十篇论文汇集而成。作者多年来致力于思想史、学术史和宗教史的研究,近年来又比较关注近代中国与周边互动的历史,其论文常常围绕着中国、日本、朝鲜在“西洋潮”的冲击下何以自处,中国在“东洋风”的鼓吹下又如何变化,问题也常常集中于佛教史、思想史和学术史。因此,在本书中,作者对于中国知识界在晚清民初这个两千年未有之巨变的时代里,面对“东洋风”与“西洋
思想史研究课堂讲录
本书精选一批有特色的选修课、专题课与有影响的演讲,以课堂录音为底本,整理成书时秉持实录精神,不避口语色彩,保留即兴发挥成分,力求原汁原味的现场氛围。希望借此促进校园与社会的互动,让课堂走出大学围墙,使普通读者也能感知并进而关注当代校园知识、思想与学术的进展动态和前沿问题。 这份课堂讲录大致可以按内容分为四类:一类是讨论现代西方新理论和新方法如何能够运用到中国思想是的研究中
屈服史及其他
评分 8.0分
用“屈服”这一词作为书名,是想使历史叙述者站在道教的立场上。看一种宗教如何在古代中同强大的土流话语中被迫“调适”、“回应”以及“进入”。 思想史往往注意叙述不断出现的新知识、新思想和新信仰,却很少用“减法”人讨论渐渐消灭的那些知识、思想与信仰,包括被斥为野蛮、落后、荒唐、淫乱以后逐渐“过缘化”和“秘密地’的过科,其实,正是在这些渐渐减少和消失的过程中间,我们可以看到被过上
中国思想史
评分 8.7分
导论:思想史的写法 《导论》上下;原来分别放置在第一卷与第二卷前面,题为《思想史的写法》和《续思想史的写法》,目的是交代和说明研究角度、资料取舍、写作思路,现在重印,把它们合在一卷,统称《导论:思想史的写法》。 用“写法”为题;并不是说这里讨论的只是一种写作策略,因为思想史的不同写法背后。总是有不同的观念、思路和方法,写法的改变常常意味着思想史研究的观
葛兆光自选集
评分 8.4分
《葛兆光自选集》作者葛兆光主要著作有《禅宗与中国文化》、《道教与中国文化》、《汉字的魔方》、《想象力的世界》、《中国经典十种》、《中国禅思想史》等。 葛兆光,一九五零年生,原籍福建,生于上海。一九七八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一九八四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研究生班,曾任江苏扬州师范学院历史系副教授,现为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清华大学国际汉学研究所副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文献
考槃在涧
评分 7.5分
本书分为五部分,主要内容包括序、过去的故事、往事如烟、世间原未有斯人、吾侪所学关天意、最是文人不自由、晚年心事恰如谜、运化细推知有味、世家考;二、砚边闲谈、准备深还照读书窗、想起了郑振铎炒股票、一半儿清醒一半儿醉、如果没有精神或只剩下精神、乡路带我回家、祭如在、学问的“好玩儿”、有所畏惧、关于“礼”的随想、闲话容与忍、不变的山川和易变的世情、唐诗过后是宋词;三、书前书后、《汉字的魔方》后记、
中国禅思想史——从6世纪到9世纪
评分 8.1分
想象力的世界
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在唐代尤其兴盛,而唐代又恰巧是中国古典文学的黄金时代,那么,在这两者之间究竟有什么联系呢?本书便从楚文化精神与道教的关系说起,一方面描述了道教对中国古代文人的影响,一方面从诗、小说、词三个角度论述了道教对唐代文学的渗透,指出正是由于道教的影响,使唐代文学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显示了人追求自由的情欲,也极大地刺激了文学家的想象力。 葛兆光 1950年
道教与中国文化
《道教与中国文化》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葛兆光,1950年生,福建福州人。1984年,北京大学研究生毕业,曾任清华大学教授,现为上海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及历史系特聘资深教授。现主要从事中国宗教、思想和文化史研究。主要著作有《禅宗与中国文化》(1986)、《道教与中国文化》(1987)、《中国思想史》(两卷本,1998,2000)、《增订本中国禅思想史——从6世纪到10世
禅宗与中国文化
评分 7.7分
《禅宗与中国文化》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侧看成峰
葛兆光先生是一位具有宏阔学术视野和透辟学术眼光的通人。在孜孜不倦地进行本土学术问题考察研究的同时,他将视野时时投向海外,通过广泛的跨域对话,深度参与最前沿的学术争鸣,别求新声,绍介新知,从而丰富观察中国问题的视角。 本书就是他这一长期努力和成果的体现。在本书中,葛兆光先生秉承其一贯坚持的“站在近代中国问题研究延长线上”的四个研究角度,即“时间缩短、空间扩大、史料增多、问题复杂”,尤其是统摄全局的
唐诗选注
《唐诗选注》共收唐诗二百八十首,凡七十八家。按照诗史的轨迹与诗人的特色挑选具代表性的作品,进行注释和鉴赏。此书是将批评鉴赏、疏通字句意义、补充文化常识、梳理文学史发展、展示诗歌继承借鉴关系等融为一体,熔为一炉,内容异常丰富,是一种新的阅读体验。 葛兆光,北京大学研究生毕业,曾任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现任上海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及历史系特聘资深教授。主要研究领域是东亚与中国的宗教、思想和文化史。主
余音:学术史随笔选 1992—2015
国家与民族的动荡不安,把所有学者抛进巨浪颠簸之中,把那个时代知识人的心灵撕得四分五裂。在这些学者身上,可以看到时代的吊诡、潮流的变迁和思想的动荡,一个时代的学风与人格,仿佛在暗黑之雾中渐渐消失,学术和思想在互相刺激,知识与政治在彼此纠缠,理智与情感在相对角力。尽管说余音绕梁也可以“三日不绝”,但是“三日”之后呢?余音或成绝响,总会袅袅远去。 本书收录了葛兆光教授纪念晚清民国以来16位已故学人的随
且借纸遁
评分 7.8分
宅兹中国
这本书讨论“世界”“东亚”与“中国”、“学术”与“政治”、“认同”与“拒斥”、“国别史”与“区域史”这样一些大问题。
看澜集
评分 8.2分
在这本书里面,作者不想把“古代中国”和“现代中国”泾渭分明地划开,也不想特别偏重“精英文化”或者“一般文化”,作者只是想让阅读者了解并且感受“古代中国文化世界”。所以,这里的内容,有古代中国观察世界的方式,它影响了一直到今天的中国人面对外部世界的立场和态度,也有古代的婚礼丧仪,因为它可以了解到中国的家族制度,甚至了解到儒家和政治,作者想这是古代与现代中国文化最重要的方面,它构造着中国人对内部
晚唐风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