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名图书的logo
无名图书
  • 最近更新
  • 文学
  • 社会文化
  • 历史
  • 经济
  • 理工科
  • 政治
  • 健康
  • 自然科学
  • 计算机
  • 设计
  • 美食旅行
  • 思想
  • 生物
  • 建筑
  • 绘本
  • 天文
  • 內部的真相

    日影丈吉

    评分 暂无

    日影丈吉首篇臺灣物語推理創作, 以日治時期臺灣為舞臺,書寫戰爭廢墟中綻放的人性之花 這群無知的異邦民族,他們祈雨、祭風,謹守規矩的生活, 以及嚴格守護爐火的模樣,對我們來說,是嚴厲的批判。 但我們的生活態度,或是我們得以活下去的限度,不許我們抱持這種看法。 因為我們過去一直是由經過誇張的計算,

  • 馬尼拉的誕生

    布姬.特倫威納(Birigit Tremml-Werner)

    评分 暂无

    鄭成功的遺願竟是拿下馬尼拉?為什麼? 認識近代亞洲史上的馬尼拉 一座聯動了西班牙帝國、日本與明代中國的貿易港市 十六世紀的馬尼拉,是世界最早的全球貿易基地。 這座港市的誕生與全球貿易的興起,深深塑造了近代亞洲, 也改變了西班牙、日本與中國這三個前現代國家-------</

  • 血色大地

    提摩希.史奈德(Timothy Snyder)

    评分 9.3分

    要理解暴政,先見證歷史 《暴政》作者提摩希.史奈德,衝擊歷史認知的經典之作 20世紀最黑暗的歷史現場,不在納粹德國,也不在共產蘇聯, 而在兩者的野心交會之地:1400萬人葬身的血色大地。 見證普利摩.李維未能記錄的屠殺真相, 漢娜.鄂蘭理論之外的極權全貌。 ★全球翻譯32種

  • 大逃離

    沃特.席代爾(Walter Scheidel)

    评分 暂无

    人類逃離大一統帝國,才有繁榮與自由! 統一vs分裂,全球帝國史.宏觀比較之作 ★現代經濟體系誕生的關鍵,始於羅馬帝國的消失不見 綜觀人類歷史數千年,從東方的秦漢帝國到西方的羅馬帝國,大一統帝國堪稱歷史的常態。歐洲、東亞、南亞、中東與北非,大帝國幾乎無所不在。然而,本書作者席代爾主張,統一其

  • 躁動的亡魂

    Tobie Meyer-fong 梅爾清

    评分 8.3分

    日常中斷,死難兩千萬,熟悉世界毀於一旦 生而為人,如何面對史上最慘烈內戰? 掙脫教科書與民族主義的太平天國 ■■■ ■■ 挑戰官方的歷史詮釋,第一本從民間視角認識太平天國戰爭的歷史著作 十九世紀中葉,大清帝國歷經長達十五年的太平天國戰爭,超過兩千萬人喪生、更多老百姓流離失所,堪稱世

  • 終戰那一天

    蘇碩斌

    评分 8.3分

    朕深鑑世界大勢與帝國現狀,欲以非常措置收拾時局,茲告爾等忠良臣民。 朕已敕令帝國政府,通告美、英、中、蘇四國,接受其共同宣言(《波茨坦宣言》的無條件投降要求)。 ──昭和天皇,《終戰詔書》 臺灣曾與二次大戰近身肉搏。 一九四五年八月十五日,昭和天皇宣讀《終戰詔書》的錄音,從帝國平民百姓家中的收音機流瀉而出,這是普

  • 不平等的經濟學

    托瑪.皮凱提(Thomas Piketty)

    评分 暂无

    媒體推薦: 皮凱提的《不平等的經濟學》是一部傑出的作品,也是《二十一世紀資本論》的絕佳搭檔。這本書結合了廣泛的資料、對理論的重視,以及對政策的關注。 ──葛羅塞利(Axel Grosseries),科學研究基金(FRS-FNRS)及魯汶大學(University of Louvain) 如果皮凱提是對的,貧富不均正逐漸擴大而且無法透

  • 無法送達的遺書

    呂蒼一

    评分 9.2分

    爸爸媽媽養育兒長大,兒非但沒有報養育之恩,反留給爸爸媽媽悲傷,死前就是此點使兒流淚不已。爸爸媽媽生兒並非沒有可安慰的地方。兒從小自知努力,家雖窮,卻因此更求上進,長大更立志,希求人們都能快樂過著日子。 ──江炳興寫給父母的遺書 生死已定,唯有恐怖年代遺失的歌還要再唱。 作家用文學的筆、歷史的眼,重現白色恐怖受難者的遺書

  • 太平天國之秋

    Stephen R. Platt 史蒂芬.普拉特

    评分 8.6分

    十九世紀中葉,東西兩半球各自發生了一場大規模內戰。西半球那場發生在崛起中的美國,東半球則發生在日益衰頹的中國。而當時的全球霸權英國,則在其間發揮了關鍵性影響。 大清帝國這場內戰,臺灣稱為「太平天國之亂」,共產中國則視之為革命或農民起義。奇特的是,太平天國的領導者洪秀全是當時中國為數極少的基督徒,他在屢試不第之後崩潰癱軟,斷斷續續做異夢四十天,數年後宣稱自己是上帝的第二個兒

  • 克林姆宮的餐桌

    維特多·沙博爾夫斯基

    评分 暂无

    跟隨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到最後的忠臣,居然是一名廚子? 列寧用革命打倒資本家,怎會學著資產階級養廚娘? 猜忌成性的史達林,卻信任廚師同鄉幫他試毒? 戈巴契夫做出改寫蘇聯命運的關鍵決定,他的廚師卻在對麵團唱歌? 普丁家族又是如何從原本的一介廚師,攀登上權力的頂峰? 克里姆林宮的味道,是否還在歐亞大

  • 獨裁者的廚師

    維特多.沙博爾夫斯基(Witold Szabłowski)

    评分 8.3分

    飢餓是不服從的懲罰,飢餓能維持秩序。 食物,即權力。沒飯吃的恐懼,就是餵養獨裁者的佳餚。 跟著廚師的真實人生,走進獨裁者的世界 天生說書人、《跳舞的熊》作者 沙博爾夫斯基 令人食指大動卻不寒而慄的報導之作 ★ 《華爾街日報》《華盛頓郵報》《金融時報》垂涎盛讚 ★ 台灣版作

  • 造神

    雷薩.阿斯蘭(Reza Aslan)

    评分 8.1分

    ★紐約時報暢銷書★ 全球化時代「宗教素養教育」必備第一書 宗教學者、公共知識份子雷薩˙阿斯蘭最新力作 從多元信仰視野出發,跨越宗教藩籬,尋找共同語言,深刻叩問: 人追尋的是「神」,還是神聖版的自己? 眾神的歷史,是否就是我們人類的故事? 人類又該如何超越偏見迷思,踏上更豐盛

  • 跳舞的熊

    維特多.沙博爾夫斯基(Witold Szabłowski)

    评分 8.2分

    ☆☆一部關於被解放的熊,以及轉型之國人們的生命故事☆☆ 自由使人疼痛,而且一直如此 「融合了大膽的新聞報導以及更為大膽的預言故事,作者沙博爾夫斯基既幽默又努力不懈地告訴我們:我們必須渴望、而非只是單純的期待自由。」 ——提摩希‧史奈德(Timothy Snyder,耶魯大學歷史系講座教授,現代東歐史專家) 沈清楷

  • 重構二二八

    陳翠蓮

    评分 9.3分

    這是一本帶領臺灣各世代讀者重返二二八事件歷史起點之書。 七十年前的二二八事件,是臺灣歷史上死傷最慘重的官民衝突事件。在戒嚴期間,這道歷史傷口成為不可碰觸的禁忌,相關研究直到解嚴後的一九九○年代,才開始蓬勃發展,至今已累積出相當豐碩的成果。但作者陳翠蓮認為,關於二二八的研究「迄今為止仍然停留於整理受害記憶」,然而,「面對歷史,我們不僅要控訴群體慘烈的受害與犧牲,更應探索我們

  • 二十一世紀資本論

    Thomas Piketty 托瑪.皮凱提

    评分 8.0分

    經濟思想的分水嶺之作 貧富不均漸趨惡化已是當前極受熱議的問題。它的原因究竟是什麼?儘管眾說紛紜,但各種議論的資料根據似乎略嫌不足。 皮凱提從稅收與遺產紀錄著手,蒐集整理橫跨二十幾個國家、長達二百多年的數據資料,藉此分析工業革命以來的全球財富分配動態,從中提出一個系統而全面的解釋。 這個源自龐大實證資料的見解,其核心概念相當簡單:從歷

  • 海上傭兵

    鄭維中

    评分 8.6分

    荷蘭萊頓大學博士鄭維中,深入荷蘭文、中文史料研究, 超越民族國家史觀、陸上帝國疆界, 以世界史角度,看見十七世紀東亞海上的無國家空間,與其中的行動者。 這段歷史與台灣早期歷史關係密切, 本書在世界海洋史中看見台灣,是了解早期台灣史的必讀之作。 《決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