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维尔斯坦
[美] 索尔·贝娄
评分 7.9分
《拉维尔斯坦》是索尔·贝娄的最后一本小说,触碰了性、爱欲、死亡和精英政治等多个命题。八十四岁的贝娄以著名学者艾伦·布鲁姆为原型,讲述了学者拉维尔斯坦和作家齐克之间的友谊和对话。 拉维尔斯坦是著作等身、富有的政治学教授,享受物质和精神双重的精英地位;齐克则是一个面临婚姻危机的中年作 家,也是拉维尔斯坦隐秘的门徒——罹患艾滋病的拉维尔斯坦追慕永恒,却也不放弃任何可能的世俗的享
评分 8.4分
想要精神生活充实,就要找到你愿放纵一生去做的事! . ◆索尔·贝娄生前最后一部小说作品,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代表作02 ◆一位知识分子的哲性生活,一位老者的欲望盛宴 ◆“活在这个时代,但不要成为它的奴隶” ◆但他的主题不是知识分子,而是人的不幸命运和造成这种命运的种种性格, 只不过承担这些命运及性
更多的人死于心碎
评分 暂无
在欲望社会里低欲望地活着,反而活得更舒展、更快乐。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索尔·贝娄代表作 在私人生活中我们心神不定,在公共问题上我们备受折磨……(而小说)是当代的一舍棚屋,一个遮风挡雨的精神庇护所。——索尔·贝娄诺奖获奖演说 这是一个人与欲望时代保持距离,反而过得充实的美妙故事。 ·我追随我的舅舅,不仅因为他是植物学天才,还因为他有一种不合时宜的怪。 他沉浸在科研的世界里,无心攀权附贵。
晃来晃去的人
《晃来晃去的人》讲述的不是城市中一个人的故事,它是关于一间房间里的一个心灵的故事。和文学史很多名家的第一部长篇,如霍桑的《范肖》,亨利·詹姆斯的《守卫》,除了大学图书馆还有收藏外,几乎完全被人遗忘不同,贝娄的《晃来晃去的人》常印不衰,一直拥有大量的读者。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犹太青年约瑟夫辞去工作等待参军。其间,他终日足不出户,透过封闭的房间窥探世界,把感情宣泄在日记里,同时记录自己对世界、人性的
奥吉·马奇历险记
评分 8.5分
诺奖得主索尔·贝娄经典代表作 1954年获美国国家图书奖 兰登书屋百部最佳英文小说之一 《奥吉·马奇历险记》是贝娄的成名作,也是他最著名的代表作之一。主人公马奇是来自贫民窟的犹太少年,自小起周围的各色人等都想支配他的命运。因为贫困,他从事过许多职业,但只要发现有被控制的危险,他便立即抽身走开。他虽然没有失去“自
赛姆勒先生的行星
评分 8.1分
小说以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纽约市上西区为背景,记录了早春的三天里主人公赛姆勒先生饱含思索和批判力量的内心独白,通过黑人扒手这条主线揭露了当时社会的精神堕落和人道主义危机。文中这位七旬老人丰富而深邃的思想触及犹太意识、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美国社会批判和人类终极生存等多个方面,时而反顾历史,时而切入现实,今昔穿插,时空交错,对六十年代的美国,甚至整个西方世界的社会风貌作了一次触及灵魂深处的扫描。</p
抓住时机
《抓住时机》描述了威尔姆·阿德勒失败又疯狂的一天。 索尔 ·贝娄在这部小说里影射了他和保守的父亲的关系:威尔姆是一个失业、身无分文的末流演员,刚和妻子分居(但对方为了经济问题又拒绝离婚),绝望之中他向德高望重的医生父亲阿德勒医生求助。在百老汇附近的酒店里,犹太人父亲用实用主义的冷漠批判了威尔姆的逃避、空虚和缺乏远见,并拒绝他的资助请求——而在百老汇附近的期货交易所里,神神叨叨的伪哲学家、真骗
索尔·贝娄中短篇小说集
与前期多创作长篇小说相比,贝娄后期主要集中在中短篇小说的创作上。这时的贝娄作为犹太作家在文化立场和价值取向方面已经发生了转变,或者说深化。这些中短篇小说多以“寻找”为主题,通过追忆古老温馨的犹太传统,展现当代犹太移民在美国遭遇的迷茫与精神危机。文风含蓄而又机警,处处体现作者一贯驾驭文字的特点,充溢、稳健、视野宽广,给人像是在读长篇小说的感觉,却又精炼、节制,这一点跟贝娄“要将长篇小说写得短而又短”
索尔·贝娄书信集
有人劝索尔·贝娄写自传的时候,他总说没什么好写的,他就是忙得要命。忙着写小说,偶尔写写杂文;忙着谈恋爱,结婚,当父亲,离婚,交友,结怨,悲伤;忙于历史大事,忙于文学小事;忙于大量读书,忙于恪尽教职,教书一直教到耄耋之年。尤其是忙着写信,写给他先后几任妻子,他的儿子们,他的作家同行,喜欢他的和不喜欢他的读者,还有追着他要签名的人,着了魔似的阿谀逢迎者,以及重度精神病患者,等等。 大作家并不全都擅长
赫索格
赫索格躺在沙发上,回顾他的一生,他觉得一塌糊涂,真的是一塌糊涂: 对于妻子,他是个糟糕的丈夫; 对于父母,他是个忘恩负义的孩子; 对于国家,他是个无所作为的公民。 他有机会去爱,但他很懒。他有机会熠熠生辉,但他选择了暗淡。 他有力量,但很不主动。他有自己的灵魂,却始终不敢面对。 他总是那么卖力地思考,好像停止思考就会死掉。 他开始不停地写信,内心有说不完的话,要写给全天下的每一个人…
受害者
诺贝尔文学奖、美国国家图书奖、普利策奖得主代表作之一,美国犹太小说里程碑式的作品。某种意义上,我们仿佛都是生活的“受害者”,因为生活永远不会是我们希望的样子…… 故事发生在美国第一大城市纽约,一个闷热的仲夏,主人公——一位犹太青年承受着现代都市生活的巨大压力,无力地退入自我,想从无情的物质现实中提纯出一种精神道义。小说笔调阴郁,虽用的是第三人称叙事手法,但始终是主人公的主观视角,他的所见、所闻,
雨王亨德森
诺奖得主索尔·贝娄经典代表作 兰登书屋百部最佳英文小说之一 《雨王亨德森》出版于1959年,是索尔·贝娄的代表作之一,据说是他自己最喜欢的一部作品,讲述了一个寻找精神家园的故事。百万富翁亨德森由于精神极度空虚,渴望找到人生的意义。他翻遍了家中的藏书,希望找到能启发他的格言,结果只找到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