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人性论
陈鼓应
评分 8.1分
本书收入了《开放的心灵与审美的心境——〈庄子〉内篇的心学》、《心通道境:心灵的内修与审美空间的外移——〈庄子〉外杂篇的心学》、《庄子论人性的真与美》、《庄子论情:无情、任情与安情》、《〈庄子〉抒情传统在后代的回响》等论文,以及《〈庄子〉“心”、“性”、“情”三字出处索引》一个附录,深入解析了庄子人性论中的情性观,描述了哲学史上自然人性论的主线脉络,揭示了庄子在道情、天情的统摄下,关照现实人生
庄子今注今译
评分 9.6分
《庄子》是道家最重要的经典之一,也是中华元典之一,在中国思想史上和文化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台湾著名学者陈鼓应先生研究道家学说有年,在充分吸取前人成果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研究心得,完成了这部今注今译。本书依据王孝鱼校点的郭庆藩《庄子集释》本进行注译,每一篇先解题,而后是原文,注释和今译。陈鼓应先生在注释上下足了功夫,为表明今注有所根据,又附上前人的注解,即达到解释原句难懂的目的,又可把历代
道家文化研究(第二十五辑)
评分 暂无
庄子是道家的第二鼻祖,又受到释道儒三家的尊崇。本辑本辑为“庄子研究”专号,论文大致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对《庄子》思想本身的研究,如陈鼓应教授的《〈庄子〉内篇的心学》一文对《庄子》内七篇心学思想作了深入分析;蔡妙坤《〈庄子〉内篇人性观》主要探讨了《庄子》内篇的人性论思想。二是庄学史的研究,如任蜜林《〈孟子〉和〈庄子〉中的神秘主义》主要借助“神秘主义”的概念分析了孟子和庄子二人思想的异同;孙伟《
老子注译及评介
评分 9.3分
著名学者陈鼓应的这部《老子注译及评介》自1984年由中华书局出版大陆版本以来,一直不断印行。本书不但是文献整理的杰作,也是中国哲学和哲学史研究的重要著作。作者吸取历代研究“老子”的成果,尤其是帛书《老子》出土以来的诸家成果,参以己见,从而成为新时期诸子学的经典著作之一。
评分 9.1分
该书是对《庄子》的白话文翻译和注释。初版于1974年,由台湾商务印书馆印行。此次修订再版,采用横排简体字,并吸收了有关庄子研究的最新成果。 一、本书所用《庄子》原文,为根据王孝鱼点校的郭庆藩《庄子集释》本。郭庆藩《集释》收录了郭象《注》、成玄英《疏》和陆德明《音义》三书的全文,摘引了清代王念孙、俞樾等人的训诂考证,并附有郭嵩焘和他自己的意见。《集释》原根据黎庶昌《古逸丛书
庄子浅说
评分 7.9分
庄子的哲学有寓意深远的一面,但另
易传与道家思想
评分 8.3分
道家的人文精神
本书汇集了著名学者陈鼓应先生从1995年到2011年撰写的十一篇文章,在“道家的社会关怀”和“老庄的人文思想”两个主题下,深入挖掘了道家最独到的哲学精神,阐发了作者对道家人文情怀的诠释。本书文笔优美,见解犀利,是一部体悟老庄的精粹力作。 陈鼓应,享誉国际的道家文化学者,1956~1963年就读于台湾大学哲学系及哲学研究所,师从著名哲学家方东美、殷海光;毕业后,先后执教于台湾大学、美国加州大学
周易今注今译
《周易》,又称《易经》,是古典哲学的源头,经文虽为占筮之书,但具有丰富的人生哲理,是我国重要的文化遗产。本书参考和征引了帛书《周易》。另外也从易学史、思想史、出土简帛资料以及文字、音韵、训诂等多方面对《周易》经、传做出注译。全书思想脉络清晰,诠释系统完整,译文通俗易懂,卦象解说分明,义例辨析清楚,占筮方法介绍简明,可供初学者及广大《周易》爱好者参考。 陈鼓应,1935年
评分 8.2分
本书汇集了作者从1995年到2011年撰写的十一篇文章,在“道家的社会关怀”和“老庄的人文思想”两个主题下,深入挖掘了道家最独到的哲学精神,阐发了作者对道家人文情怀的诠释。本书文笔优美,见解卓绝,深入浅出,是一部大气磅礴的力作。 作者心语 ◆老子是将文化层面的人文思考带进哲学领域的第一人。以宇宙规模来把握人的存在意义,是老庄理论思维的一大特色。
管子四篇诠释
评分 8.4分
悲剧哲学家尼采
评分 7.7分
陈鼓应(1935-) 曾任台湾大学哲学系 教授,美国加州大学研究 员。现任北京大学哲学系 教授。主要著译有:《老子 注译及评价》(中华书局)、 《庄子今译今注》(中华书 局)、《耶稣新画像》(三联 书店)、《悲剧哲学家尼采》
道家哲学主干说
陈鼓应是庄子研究著名学者,本书是他研读《庄子》的心得。这本小书结构上分为四部分:生活篇、生死篇、思想篇、终结篇。“生活篇”借助《庄子》一书的“夫子自述”和庄子学生的散记,尝试解开可靠传记材料无多的庄子的身世之谜。“生死篇”借“蝴蝶梦”探讨庄子的物我两忘、人生如梦的死生和谐观。“终结篇”比较研究了庄子哲学与西方哲学的异趣别志。“思想篇”则分别讨论了庄子哲学中的各种涉世之道。向来被视为玄奥的《庄
道家文化研究(第三十三輯)
2018年8月,北京大学协同世界哲学团体联合会(简称FISP)在北京共同举办了第二十四届“世界哲学大会”,来自全球各区域的六千余名领军哲学家与哲学工作者参与了此次会议,就哲学研究的各个领域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讨论。以此次会议为契机,《道家文化研究》(第三十三辑)编纂了“世界哲学大会专号”,分“会议综述”、“主题演讲”、“会议论文”三部分介绍并收录了会议中与道家研究相关的内容。 陈鼓应,一九三五年
评分 8.5分
老子今注今译
本书为著名道家研究学者陈鼓应先生的力作。入选教育部全国中小学生阅读指导目录(2020年版)。本书以华亭张氏所刊王弼本为底本,吸收了历代《老子》研究的成果,对《老子》一书做了详细的注释与分析,对前人的《老子》注疏也给予了评价,并加以今译。本书内容翔实,深入浅出,译文流畅,注释准确,是阅读和研究《老子》的重要参考书和经典读本。 陈鼓应,1935年出生于福建长汀,1949年随父母赴台,1956—1
道家文化研究(第三十二輯)
三教关系问题在目前中国哲学史、思想史、宗教史等研究界受到高度关注,已成为学术界讨论的热点问题。为了呼应、推动学术界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本刊特别策划“三教关系专号”,邀请国内外长期从事三教关系问题的十七位专家,专门就这一问题撰写论文。专号分为儒、释、道三教关系,儒、道关系,佛、道关系等不同分题,从不同角度展示中国思想史中不同历史阶段,三教关系讨论的热点问题及三教关系的不同特点。全书共计27万余字。“三
《庄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名著,又是优秀文学作品,几千年来流传甚广,影响极大。《庄子今注今译》参考了古今中外各种校注本,择善而从,对《庄子》全书作了详细而全面的注释和今译,是一部经典的《庄子》通俗读本。本书最早于1974年由台湾商务印书馆出版,中华书局于1983年以繁体字再度印行。其后作者又对注译的老、庄两书分别做了较大幅度的修订,继续交由中华书局出版。1995年台湾商务印书馆重排发行,2007
评分 8.6分
长期以来,《易经》一直被归入儒家典籍。而本书作者认为,这样一来使得《周易》的研究被局限在狭隘的范围内,导致对《周易》经传研究,陷入肤浅片面,甚至曲解;同时,以儒家思想解《传》,再用这种儒家化了的《易传》解经,也使得对《易经》的解释龃龉难通;加之历来在《周易》文字训诂上多有忽略,使得《周易》日渐隐晦。鉴于此,作者依据大量文献及新出土的帛书《易经》,多方比勘互校,使诸多疑难之处得以疏通。本书提出
评分 9.5分
本书以王弼通行本为底本,大量吸收了前人研究成果,并根据作者个人多年研究提出了不少新的见解。篇首“老子哲学系统的形成和开展”对老子哲学作了全面的介绍,显出作者的学术功力。“注释、今译与引述”构成本书的核心部分,以《老子》原有篇章为顺序,每章先引原文,再加注释,而后是今译,最后是引述。注释通俗易懂,今译文字优美,注释、引述学术容量大,因而,他既便于初学者,又可作为有志于老庄学说深入研究的指南。<
评分 7.8分
陈鼓应是研究庄子的著名学者,本书是他研读《庄子》的心得。一向被视为深奥幽玄的《庄子》以及迷离传奇的庄子,在作者的笔下有如拨云去雾,气朗风清,不愧为大家写小文章,有助于引导普通读者进入庄子的世界,了解《庄子》的风貌。
老庄新论
《老庄新论》(修订版)由老子文集和庄子文集两大部分组成,贯穿了作者多年研治老庄学说的心得及见解,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对研究中国传统文化有较大的参考价植。 陈鼓应, 一九三五年生,福建长汀人。台湾大学哲学系及哲学研究所毕业。历任台湾大学哲学系讲师、副教授,美国加州大学柏克莱校区研究员,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现任台湾大学哲学系教授、中国文化大学哲学系教授。主编《道家文化研究》学
评分 7.3分
《易传与道家思想(修订版)》从哲学议题、思维模式以及万物起源说、自然循环论、阴阳气化论、天人一体观、变化发展观、乐天知命的达生观和剐柔相济说等各阶层中的概念、范畴和命题,论证《易传》各篇哲学思想从属于道家学脉。
尼采新论
本书是著名学者陈鼓应在《悲剧哲学家尼》之后所做的尼采研究的几篇重要论文的汇集,在中国的尼采研究中可谓独树一帜。书中对尼采哲学的几个重要概念、尼采哲学的独创性及其在哲学史、思想史、文化史上的意义作了精彩而富有特色的诠释。 陈鼓应,1935年,福建长汀人。台湾大学哲学系及哲学研究所毕业。曾任北京大学哲学系、台湾大学哲学系、文化大学哲学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