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学与科学的想象
[美]阿摩斯·冯肯斯坦
评分 8.8分
“神学”发端于12—13世纪人们探索宇宙奥秘的乐趣,本是为超自然知识领域保留的术语。但在16—17世纪,大量自然哲学家和世俗人对神学经典论题的讨论,使得科学与神学以全新的方式结合在一种话语模式中,“神学关切以世俗化的术语表达,而科学的关切则以神学术语表达。神学与其他科学几乎成为同一个领域”。由此形成了一种看待神圣事物的独特方式,即“世俗神学”。后者虽然只短暂存在了一个世纪,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现代性赋格
[美] 童明
评分 8.9分
一部用中文写作的《文学讲稿》;一部秉承木心《文学回忆录》遗风的作品讲义;一堂丰富的西方文学精读课。三百年前的经典中埋伏着怎样的“草蛇灰线”?面对文学的丰碑我们该如何找到打开它的钥匙?跟随本书成为西方文学“最优秀的读者”。 车尔尼雪夫斯基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乌托邦与反乌托邦之争尚未远去,世界意义上的现代化已经抵达中国,布尔乔亚审美也随之降临,人们在消费社会中欲望、迷失、坠落,
日本后现代与知识左翼
赵京华
评分 8.3分
这是汉语学术界第一部对70年代以降日本思想进行翔实、系统描述的专著,在大量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以个案研究为中心组合成一幅宏观的历史和理论画面。日本的“后60年代”思潮与中国改革时代的思潮产生于一个历史时期,相互之间既有相似性又有深刻的区别,本书对于我们重新理解过去三十年中国思想和理论的发展,也提供了参照。 作者在这部著作中举重若轻地厘清了日本后现代批评的历史线索,并对其进
孔庙从祀与乡约(朱鸿林明史研究系列)
朱鸿林
本书论文十三篇,分为两组。前八篇研讨的孔庙从祀问题,其实质是明代衡量学术的原则和标准,由此可见朝廷、以及当时的一般意见对于道学和个别人物(如王阳明)的看法。后五篇论乡约,有两篇通论和三个具体个案。在明代地方社会的治理中,宗族和乡绅起过重要的作用,士人在乡里主导的风俗教化与官方主导的相对严酷的里甲、保甲制度,彼此能够替换、互补,这是乡约制度在当时渐趋流行的原因。 朱鸿林毕业
碧血剑
金庸
评分 7.4分
《碧血剑》当代著名作家金庸著,著于1956年,是金庸的第二部武侠小说。至今为止,已经过三次修订。现收录在《金庸作品集》中。 本书讲的是明末抗清将领袁崇焕之子袁承志的故事。 × × × × × × 明末,社会动荡,朝政腐败,民不聊生,在东北的满族部落却开始崛起,举兵南侵。蓟辽督师袁崇焕
买书琐记【上编】
范用编
评分 暂无
这是有“书癖”的人,讲述自己或别人买书的故事:有的是收藏“癖”,在版本、版次上颇有所得;有的是兴趣所至,在某几类上收获颇丰;有的是随心所欲,只要喜欢就是好的;更有囊中羞涩者,立读于书铺、书摊,终日不愿离去…… 书痴与书贾,谁也离不开谁,又常常斗智斗勇;但买的没有卖的“精”,给书痴留下深刻印象的,除了自己的微少的“优胜纪略”,就是许多精明而又富人情味的书店老板和伙计,被他们
此疆尔界
章永乐
评分 7.2分
“门罗主义”诞生于19世纪的美国,作为一种地缘政治学概念,倡导“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为美国的区域霸权提供话语支持。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门罗主义”不仅在美国有了新的阐释方向,以服务于其对外扩张的政策,更流布出西半球、拓展至全世界,进行了一场“理论旅行”。 本书正是对“门罗主义”话语传播史的考察,重点梳理两次世界大战前后,美国、德国、日本和中国对于“门罗主义”话语的认
张竞生集
张竞生
评分 8.6分
本文集共分十卷,汇集了目前能找到的张竞生全部著作及早期批评回忆文章,是研究张竞生其人其事及其时代的不可多得的材料。本集大部分内容为1949年后首次出版,部分内容从未出版过。
胡汉中国与外来文明
葛承雍 著
评分 8.0分
本书为“胡汉中国与外来文明”的交流卷,围绕“汉唐记忆与丝路文明”专题,以考古新发现为先导,纳入中西文献的养料,采用“世界性”做大视野的思考观察,从小处着手,采撷历史亮点,推出了一系列别有路径的研究成果。作者结合“读万卷书、走万里路、看万件物”的践行,以及参与过多次文物精品展览的策划,通过“文字与文物”“廊道与线路”“叉口与中心”,反思多元与碰撞后中国文明曾经达到的独特高度,了解欧亚古国与古代
读毛泽东札记二集
陈晋
本书为中共党史研究专家陈晋继2009年《读毛泽东札记》出版后,又一部研究毛泽东的随笔著作。书中有对毛泽东走向成熟之路的描述,对当年中苏“文仗”的纪录,对毛泽东“两河”情结的叙述,也有对毛泽东语言风格的研究,以及对毛泽东读书偏好的分析。还有,作者对毛泽东晚年渴望发现人才、培养接班人的心路历程进行了思考:毛泽东对“文革”秀才由期望到失望,最终还是放弃了这批志大才疏、眼高手低的秀才,将期待的目光重
叶甫盖尼·奥涅金
[俄] 亚历山大·普希金
普希金(1799—1837) 俄国著名的文学家。出身贵族。在皇村学校求学时受十二月党人以及拉吉舍夫和恰达耶夫等人思想影响。后发表《自由颂》《致恰达耶夫》等诗,抨击农奴制度,歌颂自由与进步。他诸体皆擅,在诗歌、小说、戏剧乃至童话等多个领域为现代俄国文学提供了典范。代表作有《上尉的女儿》《叶甫盖尼• 奥涅金》《青铜骑士》等等。其创作活动备受沙皇政府迫害,最后在阴谋布
“萨福”
田晓菲 编译
在欧美文学传统里,如果荷马是父亲,那么萨福则是母亲,她残缺的遗诗,是文学史的一次偶然事故,部分构成了它经久不息的魅力,留给后人无穷的想象空间。田晓菲通过对萨福遗诗的编选、翻译和注释,让我们进入经典,感受其文学魅力;同时她简要梳理萨福歌诗的流传以及历代如何重构萨福、神话萨福,呈现了“萨福”作为一个欧美文学传统的生成过程。 田晓菲 哈佛大学东亚语言文明系
古典与青年
冯庆
青年的性情需要得到古典思想和作品的节制与调和,古典的理想需要得到青年人强健身体的践行与传递。作者以一个“80后”学术青年的文化生活经验,用古典的视野从当代中西方文学、影视、美学和文化中俯拾出思想的闪光,展现古今之间的断裂冲突与丰富的意涵交织。“回归古典”正是为了“面向未来”,在呈现历史的同时为当下生活注入活力,让心灵在古今之间进行“友爱”的无休止探索。 刘小枫老师推荐。“
杜诗杂说全编
曹慕樊
评分 8.1分
曹慕樊先生为杜甫研究名家,治杜诗精深宏达,注重“义理、考据、辞章” 的融会贯通。无论是对杜甫的儒家思想,还是对其“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都有深入独到之理解与阐释。 本书是作者两部著作《杜诗杂说》和《杜诗杂说续编》的合刊。前者主要是其1962年的一些读书笔记;后者集中了80年代杜甫研究的心得和成果,体现了其“把西方的现代修辞学引进唐宋诗研究中来,把西方的现象学或海德格尔的’
张大千艺术圈
包立民
《张大千艺术圈》以张大千为圆心,从传主与他人的关系着眼,构成二十多个同心圆。由于以交往先后为序,因而它并非各个平面的并列,而是一个不断向前滚动着的圆柱体。从而动态地反映出张大千如何在这样一个独特的文化环境中一步步向我们走来。这种写法应当说是传记文学中的一种有益尝试。 《张大千艺术圈》的每一章又都仿佛为另一位艺术家作一小传,从而使全书既是一部张大千的艺术传记,又是众多艺术家
人之追问
陈胜前
评分 7.6分
直立行走和狩猎为何成就了人类?从狩猎- 采集到农业产生,人类在演化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什么转折事件?战争如何影响人口变化?……史前考古学家研究人类超过99%的历史,本书探讨了现代人起源演化中的生计策略和文化适应,从各个细微方面体现了考古学的洞察力。
事迹与心迹
余斌
一部关于我国现代文人、作品的随笔集,是作者由阅读相关书籍而引发的对于现代文坛的一些人、事的思考和感受。全书由三十余篇文章,涉及的人物既有如鲁迅、茅盾、林语堂、张爱玲等大作家,也有姚颖、石挥等并不为读者熟知的作家、学者,看似是在中国现代文学史边缘的探寻,实际是在这些有趣的人事之中,多角度地感知作家、作品和中国现代社会,从而引发带有普遍意义的思考。
语文杂记
吕叔湘
吕叔湘(1904-1998),语言学家、语文教育家、翻译家。从事语文教学与研究七十余年,撰写专著和编译著作近二十种,论文和其他文章六百余篇;内容涉及一般语言学、汉语研究、词典编纂,文字改革、语文教学等广泛领域。
与诗书在一起
[加拿大] 叶嘉莹
评分 7.1分
与诗书在一起(2019手帐书) 叶嘉莹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8-10 ISBN 9787108063311 定价:49.00元 叶嘉莹先生的第一本手帐书,包含三个内容:(1)每月一首叶嘉莹品读经典诗词——邂逅蕴含诗词间的生命心魂;(2)每周一首叶嘉莹诗词创作精选——感受叶先生柔韧而坚定的人生四季;
曙光集
[美]杨振宁
评分 9.6分
精选杨振宁先生及其友人所写的五十多篇文章,包括论文、演讲、书信、访谈、散文等,其中约有一半文章系首次结集出版,很多篇目也从未发表过。涉及杨振宁先生深刻的科学观点、独特的社会见解和丰富的个人情感,既展现了二十世纪一个人的历史和一个学科的历史,也反映了二十世纪一个民族的浴血重生的历史。 杨振宁,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香港中文大学博文讲座教授。
中国守艺人一百零八匠
罗易成
评分 6.7分
相比于卷帙浩繁记录下的中华文明史,传统手艺更像是一种微观的存在。它们在纵向的历史进程中,总是被寥寥几笔带过;又在横向的辽阔幅员里,隐身于街头巷陌。它们看似 微小,却并未缺席每一次文化的演进;它们看似传统,却因手艺人的不懈改进而历久弥新。 读者将在书中,伴随三百余幅精美图片,看到这些或大或小的手艺物件在手艺人手中经历的那一道道工序:削切、剪裁;熔铸、锤炼;打磨、镶嵌;印染、
角色的诞生
郑君里
评分 8.7分
《角色的诞生》是中国研究表演理论的最早著作之一,1947 年推出初版,后不断再版,已有七八个版本不等,至今在国内有关表演理论的专著中仍属扛鼎之作。郑君里记录了自己和同时代许多演员朋友的表演经验,努力探索一个演员怎样在表演中清楚地、有力地、美观地、恰到好处地做出应有的反应。书中择取了近代诸名家的不同见解,援引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中的观点、方法,介绍了表演艺术的不同流派,细致地阐释了演员准备角色
爱看书的插画
汪家明
文学经典魅力永恒;而插画,让我们有了走进经典的另一路径。本书介绍了世界文学经典名著以及著名作家,每一篇均配有艺术家为其专门绘制的插画。300余幅精美插画,娓娓道来的文学解读,带给读者不一样的阅读体验。
最后的闺秀
张允和
叶圣陶曾说:“九如巷张家的四个才女,谁娶了她们都会幸福一辈子。”这四个才貌双全的女子便是张元和、张允和、张兆和、张充和。二姐允和是四姐妹中最灵秀、最风趣的一位,被称为最后的闺秀,这本书是她的处女作,也是她唯一一本完整的个人自传体随笔。书里记录的是逝去的岁月、历史的伤痕所无法遮掩的暖暖的爱意——父母恩宠、伉俪情深、姐妹情谊、儿孙之福、昆曲之爱……其中无论是传记轶闻还是稚子童言,莫不生动有趣又句
上海Memory
程乃珊
评分 7.8分
编辑推荐 她爱吃,闻到糖炒栗子的香味就迈不开腿;赶时髦,动乱年代也要用废电线圈烫头发;追爱豆,追到比弗利山庄与格里高利•派克拥抱合影……她生于1946年,是名副其实的名门之后,却比谁都贴近今天的年轻人。她是上海的女儿,或者说她就是上海,在时代的新旧交替间看似驯顺,又有固执的坚守,外圆内方,自得其乐。于是,笔下流出的文字……,寻常巷弄蛰伏着传奇,别具强盛的生趣。尽管离去已5
时过子夜灯犹明
李鹿
故居,并不只是一个有名的人住过的房子,更是建筑艺术、家国往事、人格魅力的结晶。作者数年来寻访北京、上海、台北、江南等地的名人故居,通过实地考察,查阅史料,采访后人及亲历者,记述故居的砖瓦门窗、装修布置,及其背后富有时代和性格特色的生活情趣与品位;回眸在“家”这个特殊的舞台,“名人”们不为人知的脆弱和柔情;以老房子为媒介,和宋庆龄、老舍、茅盾、梅兰芳、田汉等曾经的主人进行精神沟通, 作者将建筑
上海lady
评分 7.3分
时光之魅
何晓昕
评分 7.7分
本书论述了自14世纪“文艺复兴”以来欧洲建筑和城镇保护的理念、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图景。上篇对意大利、法国、英国、德国四个欧洲国家的建筑和城镇保护历程、流派、理论和实践做系统论述、阐释和对比。下篇逐一剖析从单体到保护区、到城镇的六个对当代中国有着特别启示和参考的案例。 书中所依据的两百余本参考文献,90%以上为英文经典原著,体现了当今欧美建筑保护领域最新研究成果,为中文世界提
上海Color
致母亲
谭先杰
评分 8.2分
协和医院妇科肿瘤医生谭先杰的成长自传。12岁时因母亲病逝于妇科肿瘤而立志从医,以他的锲而不舍走向了成功。书中写出了他少年失母后的悲痛、家境的贫寒、生活的窘迫、对知识的渴求、对志向的追求、对母亲的承诺与深深思念、对师友的感恩。既有正能量的励志故事,也有行医二十余年的心路历程,以及对医患关系的思考。随书附赠《谭谈子宫》科普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