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动的社会
[美] 保罗·罗伯茨
评分 暂无
如果说我们生活在一个荒诞的年代,可能很多人不会反对。在我们所能想到的所有方面:经济、政治、文化,甚至我们每个人的精神世界中,我们都面临着越来越多的裂痕。 美国著名记者保罗·罗伯茨一语击中:我们的整个社会经济体系成为一个巨大的引擎,它为个人、CEO们和政客们自私且短视的冲动服务,却忽略了社会紧迫的、长远的需求。 保罗·罗伯茨在这本书中带我们畅游了美国的社会、经济、战争以及医疗等一系列广泛的领域,
间谍王
[美] 魏斐德
《间谍王》以国民党军统特务为研究对象,采用大量相关回忆录和档案资料,是海外学者最早研究民国特务系统的代表性学术著作。此书以“间谍王”戴笠的生平全貌及政治经历为线索,主要研究其庞大神秘的间谍王国的发展历程。作者讲述了黄埔军校时期蓝衣社、立行社等组织间错综复杂的关系,抗战爆发以后"军统"的迅速扩张;同时通过丰富的材料还原了特务培养及行动的历史细节,暴露了这段阴暗血腥的历史。由此,此书也详尽展现了193
制度与政治
廖伯源(LIU, Pakyuen)
评分 8.6分
知识分子的背叛
[法] 朱利安·班达
本书是法国哲学家朱利安·班达的代表作,也是一本专门研究知识分子问题的世界名著。全书四章,集中讨论了“政治的时代”、“政治激情的本质”和“知识分子的背叛”等三大问题。这本书针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人们因西方知识分子背叛“永恒的原则”去侍奉政治党派那些伪神,从谴责的角度重新估价他们这一倾向。他所谴责的那些背弃永恒真理的人,主要指法西斯分子。班达认为,知识分子首先应当忠于真理,否则知识分子生活的独立自主性便
美国社会经济五个基本问题
詹姆斯·M.斯通
评分 7.5分
君主与大臣
[美] 白彬菊 (Beatrice Bartlett)
评分 9.0分
本书利用台北和北京所藏汉文与满文档案,采用内外朝的分析框架,深入细致地研究了清中期的军机处。本书认为,军需处—军机房—军机处三阶段说不成立。军机处有一逐步建立的过程,雍正时期的内廷机构是小规模、分立的,直到乾隆二年,才有了统一的、后来拥有广泛权力的军机处。非正式性的军机处拥有法外活力,加之保密性、满汉混合、人员兼职、频繁战事、皇帝热衷巡幸、大臣们的野心等因素,使它能在行政、通信等诸多领域迅速
农村大龄流动男性的风险性行为
杨博,李树茁,吴正
本书以社会风险视角中的社会系统论为基础,提出了农村流动男性风险性行为的分析框架;进而使用微观调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识别出商业性行为是具有HIV/AIDS大范围感染和传播后果的社会风险;围绕商业性行为讨论了农村流动男性对HIV/AIDS的风险认知;围绕商业性行为的“过去-未来”时间属性,探讨了农村流动男性商业性行为的过去经历和未来倾向。 李树茁,1991年获西安交通大学系统工程博士学位。现任西
绝对欲望,绝对奇异
[美] 马克弟
评分 8.0分
【内容简介】 本书描述的是日本如何在短短几十年间跃升为世界强国的,但与主流理论不同,马克弟注意到的是生命与劳动在其中扮演的角色,他将视线集中于权力中心的外围——中国苦力、日本皮条客、被拐卖的日本女性以及穷困的朝鲜佃农,这些身体为日本帝国主义提供了能量和劳动剩余价值。他区分出了日本帝国主义扩张的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捕获、征用生命与劳动的形式:生命政治,神经政治,死亡
啼笑皆非
林语堂
本书书分四卷。卷一论“局势”。陈叙今日世界之危局,及第三次大战之伏机。卷二论“道术”,指出道术之沦丧,及以物质主义方术解决危机之错误。卷三论“征象”,批驳现行战后和平之各种论著,以见今日思想之症结。卷四论“治道”,由学术思想上分析近百年来文化之去向,及推陈人道扫地之史因,并由科学穷极思变之新倾向,透入一道曙光,排脱唯物机械论,重立自由意志论。以内容言之,卷一多谈亚洲复兴所引起之新局面。卷二多论种族
科举改制与最后的进士
韩策
评分 7.4分
北京大学知名学者尚小明做序推荐 充分挖掘日记、书信,揭示科举改制中鲜为人知的内幕, 如朝廷高层各方态度与争论的历史真相 作为清朝最后的精英,如谭延闿、沈钧儒、王揖唐等, 这一进士群体的浮沉进退和政治命运究竟如何? 晚清的中国连遭挫败,被迫走上变成法、施新政的道路,科举制度首当其冲。本书即旨在探讨清末新政开始后,科举改制下的癸卯、甲辰两科会试,及其造就的中国历史上最后的进士群体在清末民初的
文明型国家
张维为
“文明型国家”的概念解构了西方话语关于中国的主流叙述,为中国模式提供了一套完整的逻辑分析和理论支撑,为讲好“中国故事”,充分认识和包容中国文明特殊的内部差异性和复杂性提供了强有力的概念工具。本书对于增进国人的道路自信和文化自信,促进国人和外部世界对中国和中国崛起的全面理解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张维为,复旦大学特聘教授、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院长、国家高端智库理事会理事、上海社会科学院中国学研究所
在世界与我之间
[美] 塔那西斯·科茨 (Ta-Nehisi Coates)
他,是一位成功的父亲。麦克阿瑟天才奖得主,《时代周刊》全球最具影响力100人。在旁人的眼中,这位父亲完全可以给孩子良好的教育、丰富的人脉。但他依然对儿子的前途悲观,担心他将遭遇的不公和不幸,于是写下三封长信:我希望你拥有自己的生活,一种远离恐惧的生活,甚至远离我。 他们,来自一个黑人家庭,家书里梳理了少数族裔在美国走过的艰难历程,那个国度不光彩的平等历史,但恐惧并不仅仅来自肩上的种族包袱,因为个
金一南讲:世界大格局,中国有态度
金一南
“深刻而透彻地了解世界,也是一种力量的象征。” 高层智囊金一南犀利开讲,首度解析打开世界之锁的中国钥匙。 金一南通过全球热点军事事件,从全球战略思维的高度出发,分析世界军事大格局,点评世界各大国、地区势力的博弈与冲突,并推测未来世界格局的走向,借此重点提出面对世界大格局的态势下中国地位与态度的思考。 全书共分九大篇,分别为中国篇、美国篇、俄罗斯篇、东北亚篇、中东-北非篇、北约篇、核武篇、外太
发现民众
林红
中国智慧(十八大以来中国外交)/认识中国了解中国书系
金灿荣
评分 5.6分
通往城市之路:农民工住房与市民化
熊景维
在中国,由于长期存在的城乡二元社会体制的制约,农民工进城后未能实现社会身份和生活状态的“市民化升格”,进而影响了经济社会的转型。农民工市民化遭遇了怎样的制度藩篱和经济屏障?在此约束下的中国农民工城市化过程呈现怎样独特的面貌?城市住房及其运作机制如何阻碍了农民工的市民化?农民工在城安居及市民化的路径为何?本书从理论和实证层面解开了农民工市民化之殇的谜团,对中国新型城镇化道路进行了有益的学术探索与思考
民族主义(中文版)
[美] 斯蒂芬·格罗斯比
民族究竟是什么?为何对人们来说,民族归属感如此重要?理解了民族主义,就能理解占据着当今新闻头条的许多社会冲突和政治争端。在本书中,斯蒂芬·格罗斯比从社会、哲学、地理、神学和人类学的角度讨论了民族和民族主义概念,探究了过去和现在的民族主义冲突,包括近年来在巴尔 干半岛各国和中东地区的斗争。最重要的是,这部令人着迷、视角全面的作品清晰表明,民族主义情感是生而为人不可逃避的一部分。 斯蒂芬·格罗斯
邓小平与第二个历史决议
刘金田
评分 7.8分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史称第二个历史决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和影响的重要文件。本书以丰富的史料,系统记述了邓小平从1980年3月至1981年6月亲自主持第二个历史决议起草的全过程。其中第一章至第四章对第二个历史决议形成的历史背景和条件进行了深入介绍,包括毛泽东逝世前后的中国政坛情况、拨乱反正的初步开展、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国庆30周年讲话等。第五章至第七章详细描述了
自由主义的未来
[美]艾伦·沃尔夫
评分 8.1分
权力的迷宫:摩萨德前局长回忆录
(以色列)丹尼·亚托姆
本书的作者是一位战士,也曾是军队高级将领和政治家。他在书中记录了以色列在国家安全和和平道路上的努力和挣扎,希望能带领读者共同破解中东迷局。丹尼亚托姆曾在以色列国防军担任过一系列高度机密的职务,从总参侦察营突击队的士兵到指挥官,再到装甲部队将领,一路成长为国防军少将,担任过拉宾、佩雷斯两位总理的军事秘书;退役后,他首先担任了摩萨德(以色列情报和特殊使命局)的局长,然后担任巴拉克总理的高级政治顾
邓小平与中国外交
王红续//孙浩//梁琳
手艺
王向阳
本书撷取与江南地区老百姓生活最密切的60多个老手艺、老行当,分匠作、加工、服务、文娱、其他等5类加以叙述。从童年视角、个人记忆切入,并通过大量、扎实的田野调查,重现老手艺的彼时彼景,有场景,有人物,有加工技术,有风俗习惯,血肉丰满、生动鲜活。作者将老手艺、老行当的内容当作历史,确保其相关技术的真实性;同时采取散文的笔致,娓娓道来,文字相当有感染力,具有文学的可读性和趣味性。书中配有相应的漫画插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综述
张景荣
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是社会系统得以正常运转、社会秩序得以有效维护的重要途径,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方面。本书全面梳理了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以来,国内理论界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问题发表的成果,展现专家学者提出的主要观点和达成的共识,从中发现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和理论发展的空间。本书对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研究和实践具有积极的意义。 张景
上了哈佛又如何?人生的另一种修炼
郭宇宽 主编
本书除前言外由五部分构成,即优秀不在分数高低之间、在成长中不断实现自我、有时成长之路并没有那么曲折、再小的力量也能撬动世界、结语。每一部分都是基于一位青年领袖的不同成长历程加以区分。 本书内容来自以“小鹰计划”为主的当代青年精英的口述史,内容翔实、精彩纷呈。书中辅以大量的真实照片,图文并茂,通俗易懂。本书可以作为公益青年和创业青年的成长指南。 郭宇宽,学者、媒体人。1999年获国际大专辩论
论法的精神
[法] 孟德斯鸠 (Montesquieu)
《论法的精神》是一部综合性的政治学著作。该书阐述了自然法理论、法和法律定义,法律与政体关系,以及政体分类、各种政体的性质和原则等问题;阐述了政治自由和三权分立学说,并以英国为例提出了君主立宪制的政治主张。论述了自然条件同政治法律的关系,认为自然地理环境对社会政治法律制度具有重大的制约性;论述了法律和工业、商业、货币、贸易、人口及宗教等关系,主张兴办工商业,发展贸易,反对横征暴敛,促进国际交往和世界
洪宪帝制外交
唐启华
《洪宪帝制外交》一书以洪宪帝制运动期间袁世凯政府的外交为主题,使用中、英、日三方史料,主要讨论帝制运动期间中、英、日三国外交,兼及美、法、俄国以及德国。作者认为,洪宪帝制与全球及东亚外交密切相关。在洪宪帝制外交中,袁世凯虽有娴熟的外交技巧,但因外部局势的因素,最终帝制运动不被各国承认。帝制外交交涉中贯穿着英日对东亚主导权的争夺,但英国因欧战不利而对日妥协,最终日本取得领导地位,对中国日趋强硬。洪宪
美国政党与选举(中文版)
[美] L.桑迪·梅塞尔
评分 7.6分
美国选举的参选率比绝大多数成熟的民主国家都要低得多。原因或许在于,虽然许多美国人既不支持民主党也不支持共和党,甚至对两党都没有好感,在美国却只有这两个政党有机会获胜,因而缺乏竞争。又或者是因为,在美国的竞选活动中,就大多数立法机构选举来说,现任议员获得的捐款都明显过高。本书带领读者去探究此类问题,以局内人的视角展示了这个制度的实际运作方式,也揭示了其中的不足之处。读罢此书,读者将能清晰看出美国选举
流动的家园
苏州星星家园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本书主要以访谈的方式,记录了十几个打工者的故事,不仅使我们可以了解打工者在城市的生活,而且可以了解在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行业的生产情况、城市的发展状况,为我们记录下了时代的变迁,更为我们了解打工者这一群体的工作、生活和情感提供了真实的第一手资料。 苏州星星家园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是苏州首个以社工专业手法服务于打工者及其子女的社工机构,前身是2009年3月创建的草根公益组织——苏州工友家园。中心由
天下为学说裂
瞿骏
清末民初的中国面临着“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在这一转型时代,关注民族、国家和自身命运的读书人为因应西潮掀起了种种思想革命和文化运动。作者通过对学生生活、教科书、“排满”革命等问题的细腻考察,重塑清末民初读书人的群体形象,尝试挖掘这些读书人当时生活、行动与心境的几个侧面,解说清末民初中国的变之深与变之痛。 瞿骏,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副教授、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青年研究员、ECNU-UBC现代中
佃农理论
张五常
评分 8.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