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为何成群地来
王汎森
评分 8.0分
【内容简介】 本书为中研院院士王汎森先生部分重要文章的结集,共可分为四部分。一是作者在历史研究过程中的感想,对学术界动向特别是历史研究领域问题的观察和思考,这被作者以“天才为何成群地来”为总结,并作为本书的书名。二是演讲稿《如果让我重做一次研究生》和《再谈假如我是一个研究生》,作者结合自己的经验和体会,谈了他认为一个历史学专业的研究生应该学些什么,做些什么,注意
将成为国王的教宗
[美] 大卫·科泽
评分 8.9分
现代世界是在一连串的革命中形成的,从1776年的费城,到1789年的巴黎,再到1848年在欧洲惊天动地的社会灾难。 在1846年当选教宗并在意大利各地受到人们极度热爱仅仅两年后,教宗庇护九世发现自己实质上成了一个被困在自己宫殿中的囚徒。 席卷欧洲并震撼罗马的革命威胁要结束教宗对教宗国的千年统治,甚至要终结教廷本身。由此产生的精彩情节,伴随着一个个生动角
从江户到东京
[日]横山百合子
评分 7.6分
【内容简介】: 在受到明治维新冲击的江户,诸大名纷纷回到自己的领地导致人口骤减一半,百万人口的大都市瞬间走向衰退。 无主的流浪武士频繁制造混乱,土地与身份也开始流动,人心惶惶,怨声载道。在江户的秩序逐渐解体的东京,人们拼命地想跟上时代的变化,为求生存苦苦挣扎。 本书正是 这些在历史上未能留名的小人物们的明治维新史。作为日本
西潮
蒋梦麟
评分 8.7分
民国北大校长传奇自述,一个人身上的中国近代史。根据台湾鲁南1979版全新编校。 在《西潮》的开篇章节中,作者蒋梦麟写道: “我所写下的有点像自传,有点像回忆录,也有点像近代史。不管它像什么,它记录了我心目中不可磨灭的景象,这些景象历历如绘地浮现在我的脑际,一如隔昨才发生的经历。在急遽递嬗的历史中,我自觉只是时代巨轮上一颗小轮齿而已。”
晚清的士人与世相
杨国强
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晚清中国因中西交冲而发生历史大变局,在回应西潮逼来的漫长过程里,传统文化养育出来的士人,作为七十年间回应西潮的主体,效西法图自强,深深卷入历史变迁的过程,一代一代地在古今中西之争中为民族寻路,因之而有前后相继的思想潮流和社会变革,与儒学相依的传统士人自身也发生了节节嬗蜕。 本书汇积了作者对晚清士人及他们那个世界的思考、理解和解释,围绕着科举制度下
近代朝鲜与日本
[韩] 赵景达
评分 7.9分
本书从朝鲜的视角出发,复盘19世纪错综复杂的东亚国际关系,一部填补空白的历史佳作。 —————————— ■这是一部关于小国朝鲜如何在大国博弈、派系斗争中巧妙权衡、险中求生的历史。 保卫儒家文明,还是实现近代化?继续做清国的藩属国,还是实现独立?走日本路线,还是学习西方? 在矛盾和利益交织的过程中,“苦
敌人与邻居
[英]伊恩·布莱克
巴勒斯坦的这片土地,是犹太人经卷上所指的应许之地,也是许多阿拉伯人世世代代的居所。1917年,奥斯曼帝国落败,结束在这里4个世纪的统治;英国外交大臣发表《贝尔福宣言》,支持犹太人在这片土地上建立民族家园。一个世纪的撕扯与动荡就此开启。 分歧从一开始就难以调和。从19世纪末首批犹太定居点的建立、20世纪30年代的阿拉伯起义,到以色列在1948年的建国、1967年的
明暗之间
[日] 丸尾常喜
评分 7.7分
◆ 内容简介—————————————————————————————————— 同样的肉身,飘摇的世界,他如何从绝望中生出了言说的勇气? 无法踏进光明亦无法退回黑暗,如何于大时代的夹缝中艰难安放自身? 本书为日本鲁迅研究的集大成者丸尾常喜面向大众读者撰写的鲁迅全传。全书分为9章,时间跨度从鲁迅出生一直到去世,以鲁迅生活过
另起的新文化运动
袁一丹
现代文学史一贯把《新青年》标记为新文化运动的起点。然而鲁迅在《热风·题记》中却说,“新文化运动”是讥嘲《新青年》的人“另起”的名目,随后“反套”到《新青年》身上。本书从名与实的缝隙切入,追问“新文化运动”一词何时出现,是谁的发明?又如何被“反套”在《新青年》身上?“五四”与“新文化”是如何被“焊接”在一起的?从而重审文学革命、“五四”与新文化运动之间的历史逻辑。 <p
小说现代中国
杨早
评分 8.5分
许知远、史航、张立宪推荐 知名文史学者×中学名校语文教师 从40篇小说读懂现代中国 ☆ 编辑推荐 ☾ 重读现代经典小说,穿越民国三十年,在小说里读懂中国 小说是历史的注脚,它的内容是虚构的,但反映的时代情绪往往比报纸档案这些资料更真实动人。本书选取了1919—1948年三十年间的40
红军长征记
刘统 整理注释
评分 8.3分
本书是毛泽东同志1936年组织编写的长征回忆录汇编,其底本是《西行漫记》的重要资料来源,是有关长征的最原始记录。 回忆录中大量鲜为人知的历史细节不仅体现了长征过程的艰辛,也记载了沿途的地理、气候、民俗、生活、交通等多种情况,是研究长征历史不可或缺的第一手资料。
退想斋日记
刘大鹏 遗著
评分 9.0分
《退想斋日记》为山西省太原县(现太原市晋源区)赤桥村举人刘大鹏所著,始于光绪十七年(1891),迄于民国三十一年(1942),时间跨度长达五十二年,最早为乔志强先生在田野调查中所发现。刘大鹏活动地区虽然多在山西太原,但由于其对下层社会生活有较多接触,深谙民间疾苦,当过私 塾先生、县立小学校长、县议会长,管过小煤窑,还督率子女参加田间劳动及经营,主持修葺过晋祠及附近道路,所以日记呈现了基层乡村
亚洲与一战
徐国琦
一部亚洲视角下的新一战史 全景展现中、日、朝、越、印五国共有的近代化历程 一战是亚洲五国共有的近代化起点: 中国 精英抛弃旧有文化和传统,尝试重新界定一个新的国家认同。 日本 战争使其成为世界强国,却加深了其受虐感和对自卑的恐惧。作为胜利者,日本得到的是在另一次世界大战中最终覆灭的隐患。
日本维新史
(加) 赫伯特·诺曼
读懂明治维新,才能了解日本 在内忧外患的情况下,日本如何从封建国家迅速过渡到现代国家? 知名日本史学家赫伯特•诺曼代表作,明治维新研究的经典著作 精选六幅明治时期版画作品,直观展现明治时期的社会风貌 【编辑推荐】 •时值明治维新150周年之际,重读日本维新史,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今天的日
恶魔之城
[英] 保罗·法兰奇
★ 《午夜北平》姊妹篇 ★ 爱伦•坡奖得主保罗•法兰奇新著 ★ 真实历史罪案带你回顾1930年代颓废、疯狂、美丽的上海 ★ 再现这座城市长期以来被人忽视的一段历史 ★ 甲骨文X企鹅联合出版 【内容简介】 日本侵华时期的上海,罪恶深渊中的两个男人在围城之中,
柏林日记
(美) 威廉·夏伊勒 (William Shirer)
1934—1941年,威廉·夏伊勒作为驻德国记者,目睹、报道了初生的纳粹德国将整个欧洲乃至全世界一步步拖入战争深渊的全过程。他经历了协和广场暴乱、德国吞并奥地利、瓜分捷克斯洛伐克等重大历史事件,并向世界及时传递了波兰战役、挪威战役、法国战役和英国空战等战场的大量一手资料。在柏林期间,他得以近距离接触希特勒、戈林、戈培尔等德国高层和英美等国外交与媒体人员,对于德国政治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细致入微
红星照耀中国(新译本)
埃德加·斯诺
《红星照耀中国》是西方记者对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第一部采访记录,也是新闻史和报告文学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书中不仅记载了大量有关中国红军和苏区,以及革命领导人的第一手资料,而且深入分析和探究了“红色中国”产生、发展的原因,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做出了客观的评价。由于其对历史 的权威记录,以及对历史趋势的准确预见,本书成为风靡全球的经典名著,被译成近二十种文字。2016年,本书入选统编初中语文教材
明治天皇
[美] 唐纳德·基恩
评分 8.4分
纪念碑式的传记伟作 日本崛起的恢弘历史长卷 1867年—1912年,日本从落后封闭的封建国家,一跃成为君主立宪制的现代大国。欧美数百年间的变化,在明治天皇在位的四十余年中急速上演;后世日本的命运,在此亦有端倪。然而,明治却隐身于各个事件和人物背后,难见踪迹。他是无能的傀儡,还是最伟大的君主?在时代的巨大浪潮中,他如何应对周遭的一切? 本书搜集庞大的资
中国近代思想与学术的系谱(增订版)
评分 9.2分
【编辑推荐】 ★“中央研究院”院士、思想史大家王汎森代表作全新增订,葛兆光、罗志田特别推荐 ★在“坚如磐石的堤防上凿洞”,发现晦暗不明的人物,倾听多元竞逐的声音 ★断裂、跳跃、游移、烦闷,人真的能在自己身上克服他的时代吗? ★学术与社会、政治之间始终不曾消失的紧张,背负 生命危机感的个体,在新与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