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绘画:远古至唐
[美] 巫鸿
评分 暂无
从岩石上的神秘图像,到陶器、建筑上的纹饰与壁画,绘画的二维平面如何产生?从陶瓮上的鹳鱼石斧图,到彩绘漆盒上人物与时空交叠的空间性图画,器物表面的写实绘画如何引发了画像的独立?楚汉墓葬礼仪艺术展现的第一个绘画高潮如何联系着后世佛教壁画和卷轴画的繁荣发展?名家辈出的宫廷艺术与臻于极盛的公共宗教艺术在朝野间的争奇斗艳如何塑造了富有变化和新意的盛唐气象? 在中国绘画三千年的漫长历史中,以唐末为节点的早期
巫鸿中国古代美术史论文集(第三辑):陈规再造
◆清宫帝王的化装肖像,身份扑朔迷离的“十二美人”,屏风上绘屏风的“画中画”……中国古代美术史上的一串串趣味密码,由著名美术史家巫鸿悉心破解。中国传统艺术注重程式,充满“陈规”,控制着作者、读者和观众的自我想象与自我表现,然而,相似的图像在不同的语境里可以有完全不同的含义,旧传统和新创造之间时时进行着对话。理想化的美人登上深宫的屏风,就成了异域风情与文化权力的象征。 “巫鸿美术史文集”是芝加哥大学
超越大限
评分 8.7分
◆ 编辑推荐 马王堆汉墓中的四重棺椁,敦煌石窟内环环相扣的巨幅“变相”画,与“君子”美德密不可分的精美玉器……中国古代美术史上的一串串趣味密码,由著名美术史家巫鸿悉心破解。在古人那里,生前成仙和死后永生这两个概念紧密结合,一个人往往终其一生精力追求仙境,同时又孜孜不倦地营造墓葬。死亡被看作充满希望的另一个世界的开端,一个过渡性的“礼仪过程”。中国早期美术深刻地反映了人们时
中国绘画中的“女性空间”
评分 8.5分
艺术史研究中长期以“仕女画”或“美人画”来表述以女性为主题的绘画作品,但这样的术语不仅相对晚出,在形成过程中还带有一定的画科定位和评论取向,也无法囊括所有围绕“女性”产生的绘画作品。本书中,巫鸿先生提出了“女性题材绘画”这个概念,并引入“女性空间”作为讨论的核心,意图把被孤立和抽出的女性形象还原到它们所属的图画、建筑和社会环境中去。 围绕“女性空间”,作者梳理了从战国到明
废墟的故事
评分 8.6分
美术史家巫鸿最新学术专著力作,中文版与英文版同年面世。 废墟主题,纵横捭阖,探讨中国艺术从古代到当代的实践与经验,领域横跨绘画、建筑、摄影、印刷品和电影,并与西方艺术参照并观,令人眼界大开。《废墟的故事》不仅对于中国美术与视觉文化是一次富于雄心的思辨,对于全球语境下的艺术研究同样是一项里程碑式的贡献。 传统中国美术中的“废墟”在哪里?在创造现
豹迹:与记忆有关
他是国际知名的美术史家,在艺术研究领域举足轻重,同时他也是当代重要的艺术评论者,从西方艺术、当代艺术还是中国书画艺术,他的很多观点都让人大呼震撼,某种程度上说是他开启了中国美术史的写作,而关于中国当代艺术,很多重要事件他也从未缺席。再者,他也是一位重要的策展人,木心的第一个展览就是由他策展,而“80年代那一批中国画家,也是经由他的策展搭桥,建立起与西方学界和公众的“会面”。 他是学者巫鸿,木心称
“空间”的美术史
《“空间”的美术史》是巫鸿教授应OCAT研究中心之邀于2016年6月20—22日在芝加哥大学北京中心进行的系列讲座的整理出版。 美术史对视觉对象的分析长期以来围绕“图像”和“形式”这两个核心概念展开,而“空间”及与之有关的概念不断出现在作者的美术史写作中,开始形成观察、描述和解释美术作品中的一个框架。 《“空间”的美术史》以“空间”为线索,将作者多年对中国美术史的研究在方法论的高度上进行整合,
评分 8.8分
寒烟衰草,古木遥岑,丰碑特立,四无行迹,观此使人有古今之感。 以木结构为基础的建筑形态造就了中国古代与西方截然不同的“废墟”观念,极少表现废弃人造建筑的绘画传统以独特的方式传达时间的流逝。传统中国对“往昔”的视觉感受和审美在历史的进程中与西方文化碰撞、交互,由此诞生了一种全新的现代中国视觉文化;而抗日战争结束以后,当中华民族走出了那个满目疮痍的时代,那些昏暗而危险的废墟应
中国古代艺术与建筑中的“纪念碑性”
评分 9.2分
以圭璧钟鼎为国之重器的礼制艺术时代如何兴起,又如何逐渐衰亡,演变成以宗庙、宫殿与墓葬为主体的建筑性纪念碑时代?长安,这个从土木方兴时起就不断被重塑的城市,如何彪炳不同时期统治者的荣耀?一座座零散而无言的坟茔和祠堂,如何诉说历史长河中一个个普通家族的懿德?而这些具有明显公共意义的礼仪美术传统,又如何在汉代以后转化为艺术家打造个人历史的艺术行为? 本书尝试打破美术史研究中的门
黄泉下的美术
20世纪,大量考古发掘为我们了解历史打开了一扇新的窗口。很少有其他文明像中国人一样,在五六千年的时间里,如此持久而专注地着迷于墓葬:设计地下空间、表现生死观念、搜集珍宝器物、布置画面图像……以至于人们习惯于将墓葬看作是埋藏宝藏的地方。不过,这样的心理暗示也局限了我们对墓葬的深入认知。当我们单独讨论墓葬中出土的玉器、青铜器、画像砖石等等时,它们作为一个墓葬的整体性意义便也弥散掉了。而本书正是巫
巫鸿中国古代美术史论文集(第一辑):传统革新
“巫鸿美术史文集”计划收录作者1979年至今关于中国古代美术史的八十余篇论文和讲稿,按照年代编排,展现作者的研究轨迹,打破西方研究中国古代美术的传统范式,通过探索新的观念和方法,使这个学科的内涵更为丰富和复杂。 本书为文集的第一卷,收录作者1979年至1987年关于中国古代美术史的12篇论文和讲稿。由于有在故宫业务部工作的经历,他早年的几篇文章涉及玉器、青铜器、度量衡器等研究,显示出对古代器物强
全球景观中的中国古代艺术
全书以“全球美术史”的视野,分四部分对中国古代艺术的重要特点进行反思,并结合考古发现和对传世艺术品的解读,阐述传统中国美术对整体的人类美术史做出了什么最独特的也是最有价值的贡献,确定中国美术中具有的既是鲜明文化特性,同时又是源远流长、深具影响一些基本线索。
天人之际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这是做历史学者一个至高无上的理想。巫鸿教授在他的新著《天人之际:考古美术视野中的山水》中,试图为中国艺术中最具特色的山水画传统找到其最初的起源与发展脉络。西方也有自然山水,但他们叫风景,不同国家和民族有着自己对于自然世界的理解,中国的山水传统究竟是什么?最初是被如何表现的?当表现中国人对于自然理解的山水图像出现后,这些图像又如何进而发展成为一个持续演进
中国当代摄影四十年
评分 8.3分
1976年,一系列的历史事件促成了中国当代摄影的开端,民间摄影团体与展览开始崛起。随后,摄影新潮逐渐流行。接下来,实验摄影与观念摄影走上舞台,延续至今。本书作为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举办的“中国当代摄影四十年”展览画册,是对中国当代摄影的一次整理与回顾,收录近200位中国当代摄影艺术家近600幅作品及艺术家个人简介,全景式地展现了中国当代摄影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