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的两端
何怀宏
评分 8.3分
★以巨大的时空尺度,反省人类文明的历史与命运 在文明开始的一端,先是追溯宇宙、地球、自然生命的演化,接着探讨人类文明形成和发展的初始动因,从物质文明到政治文明再到精神文明的基本过程等。 在现代的一端,则主要是反省文明所取得的成就,尤其是近代以来的成败,认识现代文明的性质和特点,思考它遇到的挑战和危机,预测它可能的走向。
孩子,我们来谈谈生命
评分 8.8分
在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都不可避免地要面对对死亡的恐惧、对善恶的追问、对未知的恐慌,而这些问题往往无处问寻,最后只能独自承受、默默消化。北大哲学教授何怀宏年轻时也曾被这些问题困扰,当他的孩子也遇到这些问题时,他就专门写了一本小书来为孩子答疑解惑,分享他多年来对生命本质的思考。 作者用一个个人生小故事,娓娓道出生命的真谛。这些文字,如灯塔般为困惑中的孩子拨开迷雾,指引他们热爱
道德·上帝与人
评分 7.9分
本书是作者试图将社会伦理、精神追求、基本规范与最高信仰联系起来考察的一种尝试。这不单涉及如何认识中国以至世界在二十世纪的历史,更涉及如何看待“现代性”的诸多问题。作者选择了陀思妥耶夫斯基作为研究对象,因为其思想都是作为问题而出现的,陀氏提出的不仅是他自身时代的问题,也是整个“现代性”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在作者看来,主要是围绕着道德、上帝与人的范畴展开的。
正义理论导引
评分 9.5分
考察了罗尔斯正义理论的形成过程,并联系当代西方其他主要的正义理论观点,来探讨罗尔斯理论中道德优先、正义优先的特征,揭示其正义原则中蕴含着的内在冲突,以及他对正义原则的证明方法的特点和局限,最后还梳理了对他的主要批评和他的回应与发展。期待通过这种历史的和逻辑的展示,不仅把握住罗尔斯正义理论的基本蕴含和倾向,而且呈现出其正义理论所继承的文化精神,并在此基础上产生一些富干建设性的成果。
公平的正义
评分 8.4分
《正义论》的导读
选举社会及其终结
评分 7.7分
这是一部知识视野开阔,用力很勤,材料极富,独到新见颇多的佳作。尤其是第二编对构成中国古代科举考试制度中心环节的试卷——八股文的研究,通过对历朝经义范文的剖析,揭示了科举考试形式、内容、性质、功能及其社会意义与影响,有助补正长期来我们认识上简单片面贬斥的偏颇。 何怀宏:哲学博士,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文化研究所研究员。1954年生于江西清江,1988-1995年在中国青年政治
世袭社会及其解体
评分 7.2分
这是一部非常精彩的书。作者者在融通古今中外丰富材料基础上立论,分析细致,论证确凿,显然是一位严谨治学、长于思考的优秀学者。“封建社会”一词早有解释定论,人所熟知习用,随处可见。作者却不跟随流俗,人云亦云,而是从另一种角度观察春秋时代中国社会的结构及其变迁,重新考察并质疑各期封建 说的共同前提或范式,弄清它的来龙去脉。 何怀宏,1954年出生于江西。1988年毕业于中国人
生活与忆念
评分 暂无
本书是著名学者、北京大学教授何怀宏的知识、文化散文新作,历时5年,由35篇作品结集而成。本书收录的文章,多为书评、序跋、题记、讲演、推荐语、书单,乃至对一些学者的回忆等。作者以伦理与人生哲学为切入点,对历史与现代、思想与现实、政治与社会进行了深入的思考,论见独到,鞭辟入里,不光是对他作的品评鉴赏之语,更渗透着一位文化学者对现代社会的深刻反思。 何怀宏,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
一苇杭之
新纲常
评分 6.9分
《沉思录》译者、著名学者、北京大学教授何怀宏忧国之作 为中国社会的平稳过渡进言 为未来长治久安的社会之道德根基提供设想 目前的中国,正处在较大变动的前夕,这一大变动的最终结果将会是什么?是良性的还是恶性的?中国是会陷入一种持久的激荡或者僵化的停滞,还是能够走向一个长治久安的社会?对此作者的忧虑与希望并存。 为了寻找出路,他对传统的
何怀宏品读《沉思录》
评分 8.6分
1988年,何怀宏翻译了罗马哲人皇帝马可•奥勒留巨著《沉思录》,“译这本书正是在我的祖母去世之后,这一工作渐渐抚平了我心中的悲伤”。此后20年间,何怀宏译本《沉思录》读者间广为流传。为帮助读者更好理解《沉思录》,掌握其内在精髓和思想内核,2008年,何怀宏逐字逐句解读《沉思录》,推己及人,与世人共享。 《沉思录》一书,因为年代久远,又讲到很多抽象的东西,所以,读起来不太好
若有所思
评分 8.0分
思乃生命的游丝或触须,在风中试探,试试看能抓住什么。思乃对生命的执着和对死亡的抗拒。活着,就意味着思考。进一步,也可以说,思考的人是有尊严的人,人在思考时最能表现出他的特性。 《若有所思》里的随感,大部分是从何怀宏教授过去十年的日记和一些笔记中选录出来的,按作者自己的说法,本书是他个人内心生活经历的某种供状。 《若有所思》是一本为自己写的书,其中的大部
伦理学是什么
评分 7.4分
仅此一生
评分 8.1分
你打算怎样度过自己的一生? 人际之间的交往、人与外物的关联是否困扰着你? 你是否思考过生死、人性、美德?通往理想与幸福的途径究竟在哪里? 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何怀宏,幽微洞察,真挚讲述,用八个主题带你开启探寻智慧之旅,为匆忙的生活打开空间,让年轻的生命由此安顿。 ▼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沉思录》(温家宝总理读过一百
人类还有未来吗
评分 7.0分
人脑不断植入芯片,或能成为长生不老的超人,但我们还会有属人的丰沛感受和无限创意吗?人工智能给世界带来巨大便利,但会不会某一天越过奇点转而操控、替代并加害人类?基因编辑生殖细胞,或能治疗许多疾病,但会不会危及人类基因库与自然的生物世界?凡此种种,对人类来说,到底是福音还是噩耗? 始于惊奇,终于敬畏。伦理学家、北大哲学系何怀宏教授从底线伦理和中西传统文化智慧的角度考察了人工智
看见与被看见
评分 8.5分
《看见与被看见》收录了一些另辟蹊径的史学文章,另辟蹊径,并不是说它们提供了新的历史研究方法,虽对于初入门径者,会有这样的所得;而真正有价值的在于,或多或少,这些文章都从“读一本书”入手,而得出“怎样读了一本书”以及“读出了什么”的体会,而这些所得,恰恰描绘出了思想史、文学史、学术史、艺术史、科学史等等背后的文化之问。 选摘: 《理想国》中有四个著名的隐
念兹在兹
《念兹在兹》汇集了何怀宏先生与读书相关的文章,分为流逝的岁月、心灵史拾零、哲人剪影、域外来风四辑。既有对生命的哲思与感悟,也有对萨特、加缪、阿隆等哲人的思考。如作者在后记中说:本书的文字大都和书有关,来自一个读书人过去的岁月。有读书人的寂寞和乏味,也有读书人的偶得和暗喜。有些文字是渗进了比较古典的心灵,有突然发现的相契,也有不能自已的忧伤……但都不脱离书生本色、学人底风。 <
良心论
本书承续了梁启超《新民说》的精神意绪,致力于使中国的传统伦理向现代伦理的转化,希冀能对近代以来中国的道德及社会重建尽一点力量。作者借助中国传统的思想资源,在将传统良知论进行思想转化的同时,从恻隐、仁爱、忠恕、敬义、明理、生生、为为七个方面阐释并构建了一种强调底线与基本义务的、面向中国现代社会的个人伦理学。
选举社会
作者在本书中尝试性地提出了一个“选举社会”的基本概念,并试图用它来概括中国从秦汉至晚清社会演变的主要趋势,以及一种自成一体的社会形态。本书的主旨是:对中国从战国这一过渡时代直至晚清的两千多年的历史发展,提出一种有别于流行观点的社会学阐释,以便为诠释中国自秦汉至晚清的迥异于西方的历史发展道路,提供一条新的合理思路。 何怀宏: 祖籍江西清江,现为北京大学
世袭社会
评分 6.7分
作者提出了“世袭社会”这一解释性范畴,描述并分析了西周至春秋时代的社会形态,并围绕着春秋时代世代沿袭的大夫家族,阐释了世袭社会的成因、运行及文化等各个方面,探讨了这一社会的鼎盛期同时也就是其衰亡之开始的原因,并说明了促使它解体的诸因素以及孔子在这一过程中所处的特殊地位。本书的主旨是对西周至春秋时代的中国社会结构及其变迁提出另一种观察角度和解释框架。
渐行渐远渐无书
作者是知名的伦理学者,是三联版《沉思录》的译者。近年来先后在《南方周末》、《新京报》、《SOHO小报》等报刊上开辟专栏,本书精选了其中关涉文化与历史的文章,辑成一册,代表了作者近期对历史与现实、文化与学术等问题的思考。文章都写得很静,静的能感到自己的心跳。也正因为如此,却让人看过之后又很不平静。《有许多好人很安静》中他这样说:“他么也许没有耀眼的才华,也没有耀眼的志愿,但却总在默默地耕耘。”
生生大德
评分 7.8分
《生生大德》内容简介:对个人和群体利益的无止境追逐是否终将导致暴力的冲突?各种各样的致胜目的论是否会让战争完全失去伦理的底线?死刑本身是否合乎正义并能达到它的目的?在一个多元的世界中,有没有一些基本的伦理共识或者说公理?如果说这世界的确存在着公理而不只是利益和强权,这种公理的根据何在? 今天的中国虽然承平已久,世界也趋于和平,但这些问题离我们并不遥远,这个世界仍有不少潜在
评分 8.2分
《世袭社会:西周至春秋社会形态研究》是一部非常精彩的书,作者在融通古今中外丰富的材料基础上立论,分析细致,论证确凿,显然是一位严谨治学、长于思考的优秀学者。 何怀宏,1954年出生于江西。198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获哲学博士。现为中国文化研究所研究人员。从1987年至今已出版专著《若有所思》、《生命的沉思》、《契约伦理与社会正义》、《良心论》,另有译著《伦理学概论》
《选举社会:秦汉至晚清社会形态研究》意在对中国在战国这一过渡时代之后所进入的两千多年的历史发展,提出一种有别于流行观点的社会学阐释,以便为诠解中国自秦汉至晚清这一迥异于西方的独特“历史之谜”(梁漱溟语),提供一条新的合理思路。
《道德·上帝与人:陀思妥耶夫斯基的问题》内容简介:由于作者深深的问题意识,当他从陀思妥耶夫斯基本身扑朔迷离的众多作品和浩如烟海的有关资料中,集中提取了那些最具有挑战性的、纯粹是思想性的问题时,最终给出的却是有关中国当下复杂语境的一个清晰轮廓;在他指出的所有陀思妥耶夫斯基的难题的背后,潜伏着中国思想界过去没有解决至今仍然潜伏的种种危机;……因此,与其说作者在清理这些问题和给出它们的答案,毋宁说
评分 8.7分
《良心论》深具本土关怀,依据传统资源,而又努力认识席卷全球的现代社会之性质特点,通过一种富有创意的思想转化,尝试构建出一种适应于现代社会的个人伦理学体系。这一体系以恻隐、仁爱为道德发端之源泉;以诚信、忠恕为处己待人之要义;以敬义、明理为道德转化之关键;以生生、为为为群己关系之枢纽,是中国20世纪自《新民说》之后伦理学曲折发展的一个完成,也是新世纪的一个起步。同时,它在道德普遍根基方面也继康德
问题意识
生态伦理:精神资源与哲学基础
评分 7.6分
底线伦理
内容提要 作者在本书集中于这 样一个目的:说明和阐发 “底线伦理”这一概念,或 更完整地说,阐发一种普 遍主义的底线伦理学 作 者认为在现代多元的社会 中,人们可以追求各式各 样相当歧异的目标,做各 式各样相当歧异
生命的沉思
国内为数不多的对帕斯卡尔的介绍。何怀宏先生在读了法文版《帕斯卡尔全集》的一些篇章后所成。 “迄今我还没有提到我另一方面的著述,那是个人精神涉及到终极关切的一面。除了学术,我还有我的另一面——不时的激情爆发,暧昧、神秘、绝望、宁静的激动或激动的宁静……那是我精神的一个深深隐蔽的园地,我目前还仅仅是在散文、随感中稍稍接近这一主题。八十年代我曾收集了自己的一些随感,名为《若有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