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思想通俗讲话
钱穆
评分 9.5分
本书由钱穆先生的演讲稿组成,主要包含“道理”“性命”“德行”“气运”四部分及“补篇”。作者深入浅出地阐述了中国社会人人惯用、普遍流行的观念与名词,诸观念诸名词的内在含义及其流变沿革,上溯至整个中国思想史,由此勾勒出中国传统思想的轮廓。 钱穆(1895年-1990年),字宾四,江苏无锡人。中国现代历史学家。历任燕京、北京、清华、四川、齐鲁、西南联大等大学教授,后创办新亚书
劝读论语和论语读法
评分 8.8分
本书集钱穆先生几十年来阅读《论语》心得之大成。所选文章既有根据钱穆先生20世纪50-60年代在新亚书院讲课记录而成的文章,也有钱穆先生发表在港台学术杂志上的文章。这些文章集中阐述了阅读《论语》之意义、朱子如何阅读《论语》、今人应如何阅读《论语》,如何看待古人对《论语》的不同理解及其出发点,以及钱穆先生对古人阅读《论语》之评点和他本人对《论语》的认识过程。
晚学盲言
评分 8.2分
本书是作者在八十六岁时患眼疾以致“目盲不能视人、罔论读写”的情况下,自己口述,夫人笔记,然后口诵耳听一字一句修改订定。终迄时已九十二岁高龄,故题曰“晚学盲言”。 全书共三部分,分别为“宇宙天地自然之部”、“政治社会人文之部”、“德性行为修养之部”。九十篇专题虽篇各一义,却相贯相承。每篇都是两个命题的对举,如整体与部分、抽象与具体、常与变、道与器、权与能、礼与法、雅与俗等等
中国历史精神
评分 8.3分
钱穆编著的《中国历史精神(新校本)》讲述了:中国历史源远流长,其间治乱更巷,波谲云诡,常令治史者望洋兴叹,有无从下手之憾,而初读史者,亦每苦于重点之难以把握,以故望而却步。钱先生以其渊博之史学涵养、敏锐之剖析能力在《中国历史精神(新校本)》中分别讲述史学精神和史学方法、中国历史上的玫治、经济、国防、教育、地理与人物、道德精神等七大块内容,让读者得窥中国历史文化之堂奥,深入了解五千年来历史精神
论语新解
评分 暂无
《论语》为儒家经典著作,自西汉以来,为中国识字人一部人人必读之书。历代对《论语》解读注释之书,浩如烟海,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钱穆先生的《论语新解》,汇集前人对《论语》的注疏、集解,博采众家之长,力求融会贯通,解证更加精当独到,如其所云:“本书取名新解,非谓能自创新义,掩盖前儒。实亦备采众说,折衷求是,而特以时代之语言观念加以申述而已。” 钱穆(1895-1990),字宾四,江苏无锡人。九岁入
晚学盲言(上下)
评分 8.4分
钱穆先生86岁时患眼疾,“不能见字,不能读书”,只好口述,夫人记录,而后口诵耳听,一字一句修改订定,终稿时已92岁高龄,故曰《晚学盲言》。全书分三大部分,九十个专题,一为“宇宙天地自然之部”,二为“政治社会人文之部”,三为“德性行为修养之部”。九十个专题,虽篇各一意,却相贯相承,每篇均是两个命题的对举,如整体与部分、抽象与具体、常与变、道与器、权与能、礼与法、雅与俗等等,或是对中国传统文化核
湖上闲思录
本书为作者1948年徜佯于湖光胜景中闲思遐想的结晶,分别就人类精神和文化领域诸多或具体或抽象的相对命题。如情与欲、理与气、善与恶等作了灵动,细腻而深刻的分析与阐发,从二元对立的视角思索了人类存在的基本问题。全书言浅意深,语重心长,既见出史家的沈潜与细密,又见出哲人的深邃和文学家的灵透与光彩、显示了作者多样的才华。
国史新论
作者“旨求通俗,义取综合”,从中国的社会文化演变,传统的政治教育制度等多个侧面,融古今、贯诸端,对中国几千年历史之特质、症结、演变及对当今社会现实的巨大影响,作了高屋建瓴、深入浅出的剖析,内中各篇,“有以分别眼光治史所得,有以专门眼光治史所得,有以变化眼光治史所得。每一论题,必分古今先后时代之不同,而提示其演变。而各篇著作有其共通之本源,则本之于当前社会之思潮”。
《湖上闲思录》系钱穆先生探讨中西文化比较之著作。先生自言,“历史限于事实,可以转就本己真相即明,而文化则寓有价值观,必双方比较,乃知得失”。《湖上闲思录》就人文与自然、精神与物质、情与欲、理与气等项进行比较,抉隐发微,不尚空论,为治中国文化者所必当研读。 《湖上闲思录》为作者(钱穆)1948年徜徉于湖光胜景中闲思遐想的结晶,分别就人类精神和文化领域诸多或具体或抽象的相对命
先秦诸子系年
评分 9.7分
《先秦诸子系年》系钱穆先生学术生涯中的里程碑之作,一部给诸子学研究带来新气象的专著。全书通过分析先秦诸子的著述,并通过引证大量史料和史书,对自孔子至吕不韦的先秦诸子们的生平事迹、学术渊源、各家思想流变以及他们之间的相互影响一一进行考证,从而订正了司马迁《史记》以及后人有关先秦诸子论述中的伪误之处。本书有助于廓清先秦诸子思想发展演变的真实脉络。 钱穆(1895-1990)
中国历史研究法
评分 8.5分
《中国历史研究法》从通史和文化史的总题及政治史、社会史、经济史、学术史、历史人物、历史地理等6个分题言简意赅地论述了中国历史研究的大意与方法。实为作者此后30年史学见解之本源所在,亦可视为作者对中国史学大纲要义的简要叙述。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评分 9.4分
本书为作者的专题演讲合集,分别就中国汉、唐、宋、明、清五代的政治组织、百官职权、考试监察、财经赋税、兵役义务等种种政治制度作了提要钩玄的概观与比照,叙述因革演变,指陈利害得失。既高屋建瓴的总括了中国历史与政治的精要大义,又点名了近现代国人对传统文化和精神的种种误解。言简意赅,语重心长,实不失为一部简明的中国政治制度史。
钱穆先生全集
评分 8.9分
《钱穆先生全集(第1辑)(新校本)(套装共16册)(繁体竖排版)》包括《墨子 惠施公孙龙》、《论语文解》、《宋代理宋代理学三书随劄》、《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一、二)》、《朱子新学案》、《阳明学术要》、《宋代理学概述》、《两汉经学今古文平议》、《庄老通辨》、《庄子纂笺》、《孔子传》、《孔子与论语》、《论语新解》、《四书释议》、《国学概论》、《先秦诸子繋年》。 钱穆先生全集,
朱子新学案
《钱穆先生全集:朱子新学案(繁体竖排版)(新校本)(套装共5册)》内容简介:钱穆先生全集,在台湾经由钱宾四先生全集编辑委员会整理编辑而成,台湾联经出版事业公司2010年以《钱宾四先生全集》为题出版。作为海峡两岸出版交流中心筹划引进的重要项目,这次出版,对原版本进行了重排新校,审慎订正文中体例、格式、标号、文字等方面存在的疏误。至于钱穆先生全集的内容以及钱宾四先生全集编辑委员会的注解说明等,新
国史大纲(上下册)
评分 9.3分
本书是一部提纲挈领式的中国通史。作者论述了上自远古,下至民国初年中国历史的演变,对历史上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社会风貌、学术思想乃至宗教、兵制的内容及其相互影响均有深刻揭示,并以此来阐明历史上治乱盛衰之原因和国家民族之精神。本书亦是一部极具影响力的书,被誉为是“最有见解”的中国通史。在这部叙述时间跨度达两千多年的史书中,钱穆先生过人的史学功底、崭新的历史观和史学方法得到了完整的体现。
阳明学述要
《阳明学述要》原名《王守仁》,初版于1930年。宋明六百年理学,宋代是创始,明代是结束。而王阳明之学尤为明代理学的重镇,理学在他手里达到了顶峰。钱穆先生把王阳明置于理学发展史中加以考察,以精炼的笔法,勾勒王学之大纲与流变,指出阳明思想的价值在于他以一种全新的方式解决了宋儒留下的“万物一体”和“变化气质”的问题,贡献了独特的“良知”理论。 钱先生讲王学,尤提醒读者“脱弃训诂
《论语新解》汇集前人对《论语》的注疏、集解,力求融会贯通,“一以贯之”,再加上作者自己的理解予以重新阐释。 钱穆(1895-1990),字宾四,著名历史学家,江苏无锡人。1912年即为乡村小学教师,后历中学而大学,先后在燕京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等数校任教。1949年只身去香港,创办新亚书院,1967年起定居台湾。
庄老通辨
本书专为讨论庄、老两家之思想,而辩订其先后。其在于庄、老两家之生卒年世,及历史传说之种种考订,则均详见于拙著《先秦诸子系年》。拙著与本书可互相发明参证者,除《先秦诸子系年》外,尚有《国学概论》,《中国思想史》,《墨子》,《惠施、公孙龙》诸书,幸读者参阅。 钱穆(1895-1990) 钱穆(1895-1990),字宾四,著名历史学家,江苏无锡人。191
两汉经学今古文平议
评分 9.1分
包括《刘向歆父子年谱》,《两汉博士家法考》,《孔子与春秋》,《周官著作时代考》四篇文章,围绕今文经学和古文经学展开,以史实为依据,阐述论证作者在经学方面的新见解,旨在发现古人学术之真相。
中国史学名著
评分 8.6分
本书为一本简明的史学史著作。在讲座的基础上写成,一作者从学科史的角度,以点带面、提纲挈领地勾勒了中国史学的发生、发展、特征和存在的问题,并从中西史学的比照中见出中国史学乃至中国思想和学术的精神与大义。
评分 8.0分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汉英对照)(博雅双语名家名作)
评分 9.0分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为钱穆先生的专题演讲合集,分别就中国汉、唐、宋、明、清五代的政府组织、百官职权、考试监察、财经赋税、兵役义务等种种政治制度作了提要的概观与比照,叙述因革演变,指陈利害得失。作者对中国各代政治经济制度的优劣分析简明扼要,总括了中国历史与政治的精要大义,既把握了重点,又兼顾整个面上的综述,是今人学习古代历史政治极好的资料。本书中文语言深入浅出,英译文语言地道,通俗易懂,增加了
灵魂与心
本书为钱穆先生探讨中国人的宇宙观、人生观的重要论著,是一部中国思想文化的养成史略。 先生对中国古圣先贤的思想精华进行了细致的观察,发明中国传统文化中深奥朦胧的难点,特别是对儒家、道家的思想演变历程做出了详细的分析与梳理,全面展现了一代国学宗师对中华文化深刻的哲学思考。 在历史的思想路径中破解中华民族的信仰密码,本书将引领读者跟随钱穆先生一道,去追寻中国人真正的精神出处。 钱穆(1895—
1952年春,钱穆先生应有关方面之邀,以“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为题进行了五次讲演。《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即是先生根据讲义整理而成,分别从“政府的组织”、“考试和选举”、“赋税制度”、“国防与兵役制度”四个方面,对汉、唐、宋、明、清五个朝代的政治得失作出分析评说,是研究中国传统政治及传统文化的一本必读书。
中华文化十二讲
评分 7.2分
钱穆编著的《中华文化十二讲(新校本)》是钱穆先生著作系列丛书之一,钱穆先生一生崇敬国家民族之传统文化,几同宗教信仰。先生以为中国文化其特殊之成就,有其特殊之意义与价值,纵使一时受人轻蔑鄙视,但就人类生命全体之前途言,中国文化宜有其再现光辉与发扬之一日。读《中华文化十二讲(新校本)》庶可见中国文化影响之悠久伟大,实有超乎一般想象之上者。
国史大纲(上下新校本)
《国史大纲》是钱穆先生最具影响力的代表作品。 《国史大纲》是一部中国通史,力求简要,举其大纲,删其琐节。在不到1000页的篇幅里,其人物之详、事业之备,又显示了作者驾驭繁复历史的伟力,整书纲举目张,简繁得当。 《国史大纲》纵论中华传统学术思想、政治制度、社会风气之演变发展,兼及中外形势,以求我国家历史之通贯一体,明其治乱盛衰之所由,阐其一脉相承之统系,
宋明理学概述
中国思想史上,两汉以后,儒学渐微,庄、老代兴,而佛学东来,递兴日盛,至隋唐而臻全盛。然佛学盛极转衰,继之则宋学崛起,而为新儒学之复兴,另辟新局。宋初诸儒,其议论识见、精神意气,有跨汉唐而上追先秦之概。周濂溪以下,转趋精微,遂为宋明理学开山,而后有二程、张载、朱熹乃至于王阳明之学术盛世。 本书成书于1953年,自宋学之兴起,下迄晚明遗老,分五十六目,将此六百年间理学发展衍变
中国文化史导论
《中国文化史导论(修订本)》写于抗日战争时期,是国学大师钱穆继其《国史大纲》后,首部系统阐述他对中国文化看法的著作,也是他一生中重要的学术代表作。书中就通史中有关文化史一端作导论。故此书当与《国史大纲》合读,方能获得著者写作之大意所在。《中国文化史导论(修订本)》虽主要在专论中国方面,实亦兼论及中西文化异同问题。钱先生对中西文化问题之商榷讨论屡有著作,而大体论点并无越出《中国文化史导论(修订
1952年春,钱穆先生应有关方面之邀,以“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为题进行了五次讲演。《钱穆先生著作系列: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新校本)》即是先生根据讲义整理而成,分别从“政府的组织”“考试和选举”“赋税制度”“国防与兵役制度”等方面,对汉、唐、宋、明、清五个朝代的政治得失作出分析评说,是研究中国传统政治及传统文化的一本必读书。本书为钱穆先生全集之一种。钱穆先生全集,在台湾经由钱宾四先生全集编辑委员会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为钱穆先生的专题演讲合集,分别就中国汉、唐、宋、明、清五代的政府组织、百官职权、考试监察、财经赋税、兵役义务等种种政治制度作了提要勾玄的概观与比照,叙述因革演变,指陈利害得失。既高屋建瓴地总括了中国历史与政治的精要大义,又点明了近现代国人对传统文化和精神 的种种误解。言简意赅,语重心长,实不失为一部简明的“中国政治制度史”。 钱穆(1895—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