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变法史事考二集
茅海建
评分 9.0分
针对近40年海内外史学界对1895年 “公车上书”的质疑和辩难,作者给出明确结论:广义的“公车上书”是指《马关条约》签订后,由政治高层发动、京官们组织操作、各省公车参加的。档案中存有这类上书数十件,共千余人次签名;康、梁的活动是整个“公车上书”链条中的一环。其二是康有为组织的四月初九日在松筠庵的“联省公车上书”,这一活动中途流产。从政治决策的角度来看,前者曾发生些微的政治作用,后者因其“上书
苦命天子
评分 8.3分
咸丰帝当政的年代,1850—1861年,正是中国历史的重要转折年代。 太平天国兴起,捻军、天地会的反叛遍及南北,湘军由此而起,厘金随之而生;英国与法国组织联军,再次入侵中国,俄国趁火打劫,美国充当帮凶,新的条约一一签订;中国后来的许多变局,实肇始于斯。历史关键时刻的关键人物咸丰帝,竭尽心思,却无力回天,自叹且自弃。 本书展开了那段历史岁月,引领读者阅读其中的种种情事,曲折幽深。作者描写了历史
戊戌变法的另面
评分 9.3分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图书馆所藏“张之洞档案”,有着数百上千件史料,涉及到戊戌变法。为了使读者能更多地了解、使研究者能更广泛地利用这批史料,作者采用了“阅读笔记”的写作方式,以能较多地发表史料,并加以详细的注释。
评分 8.6分
(戊戌变法史研究大家茅海建力作 戊戌变法真像康、梁所说的那样吗?“张之洞档案”透露的政治秘闻……) 戊戌变法的主要推动者康有为、梁启超,政变后避往海外,完成一系列关于戊戌变法的著述,也成为后来研究戊戌变法的重要史料。毫无疑问,康、梁是当事人,他们的著述自然有着很高的价值,但他们著述的目的,不是为了探讨历史的真相,而是其政治斗争的需要,故在其著述中有着诸
依然如旧的月色
评分 8.0分
本小书里陈放着一些自以为比较随意 或论旨不那么学术化的文字 大多数篇章,写作时并没有认真的计划 更缺乏整体的谋篇布局,或仅是一些内心的感受 而其中的许多想法 当时就没有去深思,事后也没有去反思 尽管自以为书中的文字(姑且冒称为“学术随笔集”) 已经相对轻
评分 8.8分
咸丰帝当政的年代,1850-1861,正是中国历史的重要转折年代。 太平天国兴起,捻军、天地会的反叛遍及南北,湘军由此而起,厘金随之而生。 英国与法国组织联军,再次入侵中国,俄国趁火打劫,美国充当帮凶,新的条约——签订中国后来的许多变局,实肇始于斯。 历史关键时刻的关键人物咸丰帝,竭尽心思,却无力回天,自叹且自弃。 <
戊戌变法史事考初集
评分 8.9分
戊戌变法是中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相关的研究已经很多,本书的研究仍能使人耳目一新: 大量档案材料的披露,资料来源包括收藏于北京的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东京的日本外务省外交史料馆、台北的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档案馆、故宫博物馆文献处。 重大史实的精心考证与重要场景的细密描述:戊戌政变的时间、过程与原委;中下层官员与民众对变法的建策;张之洞调京主持朝政与机会错失;
《戊戌变法史事考二集》是关于戊戌变法最新的权威研究。作者由此关注其中的细节:“公车上书”的背后推手,戊戌前后的“保举”及光绪帝的态度,康有为与孙家鼐的学术与政治之争,下层官员及士绅在戊戌期间的军事与外交对策,张元济的记忆与记录,康有为移民巴西的计划及其戊戌前入京原因,康 有为及其党人戊戌真奏议之补篇,康有为《我史》手稿本之考察……
从甲午到戊戌
评分 9.1分
研究戊戌变法,康有为的自传《我史》是一本必读的书。 康有为的《我史》生前并没有发表,上世纪50年代更名《康南海自编年谱》出版,作为第一手材料的引用率极高;但自上世纪70年代被指出多处说谎。结果造成了当今学术界自困的境地:知情者不敢用,不知情者还在随便乱用。本书即为作者对《我史》所作的深度整理与研究;最终目的,是厘定史实与谎言,让读者对这部最重要也最常用的文献,可以放心使用。
戊戌变法史事考
戊戌变法是中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相关的研究已经很多,本书的研究仍能使人耳目一新。 大量档案材料的披露,包括收藏于北京的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东京的日本外务省外交史料馆,台北的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档案馆、故宫博物馆文献处。 重大史实的精心考证与重要场景的细密描述:戊戌政变的时间,过程与原委;中下层官员与民众对变法的建策;张之洞调京主持朝政与机会错失;光绪皇帝
天朝的崩溃
本书是作者系统研究鸦片战争历经十余年所得成果。作者详尽考订了与战争相关的一系列重要史实,力图以当时的道德观念、思维方式与行为规范去理解历史,使许多在今人看来是荒谬的现象得以显示其在当时环境中的“合理性”。同时,通过对有关人物及其言行活动分析,观察清王朝在历史转折关头的作为,揭示历史进程中的偶然与必然。鸦片战争在中国近代史上影响重大,有关著述已出版不少。本书的研究可谓推陈出新,作者一系列独到创
历史的叙述方式
评分 暂无
★近代史大家茅海建最新文章精选,史料、史识、史笔交相辉映 ★长程观察重要问题和转折时刻,重建史实,发现历史事件的主线 ★在文献史料与历史现场穿梭,实践历史叙述应有的方式,不增不减,不美化也不丑化 ★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已过百年,需要纪念还是反思? ★晚清思想革命的主体,是激进的新派知识分子还是“守旧”的洋务运动主将? 历史的真实是什么?历史学所追求的,只是揭露和批判吗?历史学家对
近代的尺度
两次鸦片战争实为中国历史之转折,传统的国家进入了近代的世界。在此转折关头的若干细部,不可不察。作者由此考察了两次鸦片战争的军事:清朝的军费、兵力、装备、训练水平,以披露西方新敌面前的“天朝”旧容;由此考察了两次鸦片战争中的外交:广州入城、西礼觐、公使驻京以及叶名琛外交思想,以说明“天朝”观念下的外交失矩;由此考察了两次鸦片战争中的若干重要战例:虎门之战、吴淞之战、浙东之战、三次大沽之战,以测算近代
两次鸦片战争实为中国历史之转折,传统的国家进入了近代的世界。作者由此考察了两次鸦片战争的军事:清朝的军费、兵力、装备、训练水平,以披露西方新敌面前的“天朝”旧容;考察了两次鸦片战争中的外交:广州入城、西礼觐见、公使驻京以及叶名琛外交思想,以说明“天朝”观念下的外交失矩;考察了两次鸦片战争中的若干重要战例:虎门之役、吴淞之战、浙东之战、三次大沽之战,以测算近代尺度丈量下的实距,说明传统国家在适
评分 9.4分
茅海建,1954年生于上海,先后毕业于中山大学历史系,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硕士)。现为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主要著作有:《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苦命天子:咸丰帝奕詝》《近代的尺度:两次鸦片战争的军事与外交》。
天朝的崩溃(修订版)
本书大量使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藏清朝奏折,和英国所藏中英交涉文件、日本学者汇编资料集等等,详尽考订并重建了与战争相关的大量基本史实。作者抓住几个主要人物为线索展开叙述。从武器装备、防御工事、兵员训练到作战战术的运用;从后勤、兵力动员、兵员调动到军费的来源、筹集与分配,更涉及交战国可用于战争的经济实力、负责运筹帷幄人员的心态、他们的战争观(从文化层面言)、战术观(从军事角度言)等等
《天朝的崩溃》是作者系统研究鸦片战争十余年所得的成果。作者详尽考订了与战争相关的一系列重要史实,力图以当时的道德观念、思维方式与行为规范去理解历史,使许多在今人看来是荒谬的现象得以显示其在当时环境中的“合理性”。同时,通过对有关人物及其言行活动分析,观察清王朝在历史转折关头的作为,揭示历史进程中的偶然与必然。鸦片战争在中国近代史上影响重大,有关著述已出版不少。这本书的研究可谓推陈出新,作者一
本书大量使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藏清朝奏折,和英国所藏中英交涉文件、日本学者汇编资料集等,详尽考订并重建了与战争相关的大量基本史实。作者抓住几个主要人物,作为线索展开叙述。从武器装备、防御工事、兵员训练到作战战术的运用;从后勤、兵力动员、兵员调动到军费的来源、筹集与分配 ,更涉及交战国可用于战争的经济实力、负责运筹帷幄人员的心态、他们的战争观(从文化层面言)、战术观(从军事角度言)
国民党抗战殉国将领
评分 8.4分
本书记录了80多位在抗战中为国捐躯的国民党将领的生平事迹。 茅海建,1954年生于上海,先后毕业于中山大学历史系,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硕士)。曾任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现为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主要著作有:《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苦命天子:咸丰帝奕詝》《近代的尺度:两次鸦片战争的军事与外交》。
戊戌变法的另面:“张之洞档案”阅读笔记
作者在“张之洞档案”的系统阅读中突出地感受到,这批史料给今人提供了观察戊戌变法的新角度:张之洞、陈宝箴集团是当时清政府内部的政治派系之一,也是为主张革新的团体。从“档案”中看到,张之洞集团及主要政治人物对康、梁所持的排斥乃至敌对态度,似可多维地了解变法全过程的诸多面相,并可大致推测康、梁一派的政治前景。 以往的戊戌变法研究,经常以康、梁的说法为中心,而“档案”中这批出自康、梁以外的材料,可以让研
戊戌变法史事考三集
茅海建戊戌变法研究的最后一部论集。所收文章依然秉持他向以“严谨细致的考证功夫重建史实”之研究旨趣,从历史细节入手,把握住戊戌变法的种种关键环节、关键人物,进而识其大、见其全,层层揭示出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幽微隐秘与真实意义。 “戊戌变法研究”系列,在极大推动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同时,也完整地展示了政治事件研究的经典范例。 戊戌变法无疑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伟大事
本书初版于2014年。由几类文章汇编而成,长短不拘,比较轻松可读。增订本的部分篇目做了调整,有增有删。 作为茅海建教授为数不多的学术随笔集之一,可以见其内心活动的真实写照、史家的性情表露。“依然如旧的月色”,是作者对其当年确定学术路径的笃定与坚守。 其中有一组围绕晚清文化生活史的文章,可以看作作者利用海量档案阅读中的边角余料做出的小题目。如,关于“湖湘
《天朝的崩溃》作者茅海建教授的作品。大体说来,这本书可以与黄仁宇《万历十五年》归为一类,学术品质能够得以保证的通俗性著作。内容涉及太平天国、湘军、厘金、第二次鸦片战争等重要史事。作者将经过精心考证的重大史实转化为重要场景的细密描述,虽为咸丰帝的传记,但努力着墨于与咸丰帝关系最密切或对咸丰朝政治影响最重大的人物:杜受田、穆彰阿、洪秀全、曾国藩、僧格林沁、恭亲王、肃顺、慈禧太后,由此入窥咸丰帝的
戊戌时期康有为、梁启超的思想
在现代政治中,理论决定政策,其关系可谓紧密。戊戌变法堪称近代史的转折事件之一,它的主要推动者康有为、梁启超有没有核心思想和成体系的理论?他们的思想资源从何而来?与改革的走向又有着怎样的关系?二十余年来,茅海建教授沉浸于戊戌变法,从点滴的档案释证做起,依次完成了厘清重要史事、鉴注核心史料、考察康梁以外z大的改革派——张之洞陈宝箴集团的多项工作,进入到戊戌变法的“深水区”——康梁的思想研究,通过
茅海建戊戌变法研究
评分 9.2分
茅海建戊戌变法研究(套书,共四册) 茅海建 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8-6 ISBN:9787108061577 定价:395.00元 戊戌变法是中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也是近代史上影响深远的改革运动。茅海建教授积二十年之功,在第一手资料的蒐集和解读上,上下求索、四海搜罗,苦心孤诣地查找、求证,运用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