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译巴利三藏·经藏·长部
评分 9.6分
这部著作由梵网经、沙门果经、阿摩昼经、种德经等三十四部经书组成,较为完整、系统地体现了印度早期佛教经典的风貌。此书整合中、泰两国佛学研究界的力量,力求通过明白晓畅的现代汉语,复原早期印度佛教经典中所体现的哲学与宗教观念。书中附有大量的梵文佛教专有名词,方便研究者核查词汇、对照研究。 本书作者段晴,著名历史语言学家。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东语系教授、博导,梵文贝叶经及佛教文献
两班
[日] 宫嶋博史
评分 7.7分
《两班:朝鲜王朝的特权阶层》一书通过对接受朱子学的主体“两班”的全面考察,找寻在韩国当今社会仍有深厚传统的儒学文化的历史脉络。该书从“两班是什么”这一根本问题出发,对两班阶层的形成过程展开层层剖析。透过对日记、族谱、财产分割文书等两班家收藏古文书的详细分析,清晰地展现了两班阶层形成的社会经济史层面的关联性,丰富准确地复原了两班的历史实体。作者通过通俗而有说服力的叙述所呈现的两班的社会史,使读
《中论佛护释》译注
叶少勇
评分 9.7分
公元二三世纪的印度论师龙树开创了“中观”思想体系,其后可分为中观古学与今学两系。《中论佛护释》为中观古学的思想样本,其于古代唯有藏译,而无汉语译传。 本书为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南亚学系叶少勇副教授对《中论佛护释》所作的汉语译注与研究。导论部分梳理了佛护的中观思想体系,着重指出其与中观今学的不同之处。译文部分基于藏译本和西藏贝叶经梵文残本,以现代汉语译出,同时在脚注中录出《佛
木简竹简述说的古代中国
[日]冨谷至
评分 9.4分
全书共六章,依次为“有关纸的发明”、“纸以前的书写材料”、“木简和竹简”、“简牍述说的书写世界”、“楼兰出土的文字资料——木和纸的并用”、“由汉到晋——由简牍到纸”。本书在2007年曾经翻译出版,后来作者又增补新作两篇,故此次作为增补新版重新翻译引进。 冨谷至,东洋史学家,中国法制史和简牍学研究专家。1952年1月1日生于日本大阪;1975年毕业于京都大学文学部东洋史专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拾)
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 编
评分 8.8分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拾)》共收录竹简五种八篇,都是前所未见的佚文。《四告》记周公旦、伯禽父、周穆王、召伯虎四人的四篇告辞,其中第一篇内容与《书·立政》相关。这四篇告辞,各自独立,体现了书类文献的特点。《四时》、《司岁》与《行称》三篇皆是数术类文献。《四时》与《司岁》原系连续编号,抄写在同一卷。《四时》记一年十二月三十七时的星象和云、雨、风等物候,自成体系,对研究战国时期的天文星象和历法时令
人鬼之间
柳立言
评分 7.9分
本书稿共分四篇,分别是社会篇、立法篇、司法篇、方法篇。作者选择以所谓的“灵异”案件入手,尝试从司法角度进行研究,比如对灵异案件如何进行搜证和推理以及影响审判的因素,希望透过对《清明集》和《夷坚志》的个案分析和综合比对,既看到文学甚至志怪资料对法史学的可用性,也看到宋代如何审判灵异案件和各种影响审判的因素,从而指出“国家”(统治阶级)本身的一致和不一致、“社会”本身的一致和不一致,和两者之间的
古代近东文明文献读本
郭丹彤
评分 6.8分
古代近东文明主要包括两河文明、希伯来文明以及埃及文明。而就时间而言,古代近东文明则以公元前3500年两河文明的苏美尔城邦时期为上限,以公元前332年希腊马其顿征服埃及,西亚北非进入希腊化世界为下限。在这3000余年的时间长河里,近东诸文明在各自发展演进过程中均有大量的原始文献资料流传下来,它们是我们重构这些远古文明的主要依据。据此,本书将选取这一时段限中的近东诸文明最具代表性的原始文献资料,
唐宋馆驿与文学
李德辉
评分 暂无
《唐宋馆驿与文学》是贯通制度史和文学史的一部研究著作,将馆驿制度和唐宋诗有机结合,全书共分六章。前两章“唐宋馆驿制度”上、下两篇主要是馆驿制度的研究,属于史的范畴。三、四、五这三章,重点在讨论馆驿制度和唐宋文学之间的关系。第五章“馆驿与唐宋诗”着重谈馆驿对唐宋诗歌的影响,考察论述馆驿给唐宋诗题材、主题、风格等方面带来的变化。第六章“唐宋馆驿诗个案研究”又以李白、杜甫、白居易、陆游和干越亭诗歌
唐代进士行卷与文学
程千帆
评分 9.5分
《唐代进士行卷与文学》是程千帆先生的代表作。该书全面考察唐代行卷之风的由来、具体内容以及对唐代文学发展的影响。全书分为三个部分。前三章节可视作第一部分,主要内容为释题,重在解释“唐代进士”和“行卷”这两个概念。中间两个章节则围绕“与行卷相关的趣闻轶事”这个主题分别讨论行卷行为中双方的互动,并进而从学术史上回顾前辈学者对行卷问题的分析和观点。全书的第三部分,即六、七、八3个章节是作者用功和立论
今尘集
邢义田
评分 8.9分
本书汇集了作者研究秦汉简牍、画像的25篇学术论述。全书分三部分依次考察秦汉时期的文化流播、简牍释读、简牍画像的文献互证。其中,在文化流播方面,作者考察的对象既有平民也有吏员,考察的内容既有对他们书写能力的分析,也有书写内容的解析。在简牍释读方面,既有针对某一组出土文献的纵向深入研究,也有从秦至晋的长时段历史时期下的横向比较分析,还有作者及其领导下的简牍研究小组在历时一年多的居延汉简校读工作中
安徽大学藏战国竹简(一)
安徽大学汉字发展与应用研究中心 编
安徽大学藏战国竹简(壹)是由安徽大学汉字发展与应用研究中心编,黄德宽、徐在国两位老师主编,本书收录安徽大学藏战国竹简近100枚,包括竹简的原大图版、放大图版、释文考释、字形表等,其内容为《诗经》佚籍。
先秦秦汉出土文献与《诗经》文本的校勘和解读
蒋文 著
评分 9.1分
本书对历代尤其是清末以来的研究者利用先秦秦汉出土文献校读今本《诗经》的成果作了较全面的总结和分析。全书共分为:利用先秦秦汉出土文献校正今本《诗经》文字、辨明《诗经》某字之读法、弄清《诗经》字词意义等几个方面,全面搜罗例证,并条分缕析,既有对成功例子的分析、总结和补充,又有对反面例子的深入剖析。在此基础上,作者也提出了一些自己利用先秦秦汉出土文献校读《诗经》的创见。
三姑六婆
衣若兰
评分 7.4分
本书运用明代官书、文集、方志、笔记、小说等文献,讨论文本中的“三姑六婆”,分析其背后所隐藏的文化意涵,并呈现“三姑六婆”的实际社会功能及其所反映的两性关系等问题。本书借由“三姑六婆”探索明代妇女之历史处境,不论是就妇女史、社会史或文化史的角度而言,都是一个饶富趣味、亟待深究的课题。 衣若兰,女,台湾师范大学历史研究所博士,剑桥大学Clare Hall 学院博士后。曾任剑
中世纪早期的语言与权力
(美) 帕特里克·J.格里
评分 8.7分
本书为美国普林斯顿大学高等研究院中世纪史教授帕特里克·J.格里于2010年5月在耶路撒冷进行的“纪念梅内姆·斯特恩”历史讲座上的讲稿结集。书稿从欧洲各国语言(主要是拉丁语以外的“方言”)代表性作品的创作、新兴世俗欧洲的方言与世俗权力的关系等角度入手,系统而深刻地阐释了中世纪早期的欧洲语言历史,以及语言史和民族史、民族认同乃至世俗权力与教会权力彼此争夺的过程。 帕特里克·
明清社会经济与江南地域文化
范金民
《明清社会经济与江南地域文化》搜集和征引了大量的档案、文书、碑刻、文集、志书等一手材料,对明清时期的社会经济特别是江南地域文化作了多领域、各角度的考察和探讨,在明清社会经济,地域商帮活动,江南地域文化、工商城镇、赋税钱粮、房地产交易等领域,提出了诸多新观点。 范金民,现为南京大学特聘教授、历史学院博士研究生导师,兼任中国明史学会常务副会长,江苏省中国经济史学会会长,从事
明嘉靖刻本研究
李开升
本书在作者博士论文的基础上修改而成,是关于明嘉靖刻本的断代版本研究。作者遵循版本类型学的研究方法,以字体风格为主要依据,将嘉靖刻本划分为苏式本、京式本和建式本三类,对这三类版本的产生、发展和演变作了全面而深入的分析,从而揭示了嘉靖刻本的地域差异及其关联,较为完整地呈现了嘉靖刻本复杂的面貌。 本书分绪论、上编和下编三个部分。绪论概括了嘉靖刻本由明代至今的研究历史,并重点引入
秦代官制考论
陈松长 等著
评分 8.1分
秦汉职官制度研究历来是秦汉史研究的重点,但由于文献记载的匮乏,秦代官制的研究,在较长一段时间内都难以推进。20世纪70年代以来,大批秦代简牍及封泥资料的陆续出土公布,使得秦代官制的进一步研究成为可能。《秦代官制考论》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出现的一部力作。全书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新见秦简牍、玺印封泥和青铜器等出土资料,对秦代职官与官署名进行了全面梳理与详细补正,并围绕秦代守官假官制度、都官制
汉简语汇考证
[日] 冨谷至 编
《汉简语汇考证》由“Ⅰ汉简概说”、“Ⅱ事项考证”、“Ⅲ语汇考证”三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阐述汉简发现的历史、研究、汉简内容等的概说,“Ⅱ事项考证”列举了使用汉简时代的行政和军事设施的实况、制度、武器、时制。“Ⅲ语汇考证”是全书重点,对68组汉简中出现的语汇进行详细考证梳理。 冨谷 至,东洋史学家,中国法制史和简牍学研究专家。1952年1月1日生于日本大阪;1975年毕业于
马可·波罗与元代中国
马晓林
《马可•波罗行纪》是中世纪欧洲影响最大、流传最广的书籍之一。至今东西方学术界的马可•波罗研究皆历时长久。本书从马可•波罗出发,着眼于礼俗领域,运用文本比勘方法,重点利用新出碑刻史料,研究元代中国的一幅幅历史场景。 《马可·波罗与元代中国》分为四个部分:“导论篇”全面梳理了马可·波罗研究的范畴、方法,及19世纪至今的研究史;“研究篇”研究马可•波罗所见元朝礼俗、物质文化等,
安禄山叛乱的背景
[加] 蒲立本
《安禄山叛乱的背景》是西方学界对安禄山叛乱的背景进行系统梳理的经典著作。分序言、第一章引言,第二章讨论安禄山的出身及早年经历,第三、四、五章分别讨论安禄山叛乱的经济、政治、军事背景,第六章为河北的特殊形式,第七章讲述李林甫专政时期的安禄山。并附附录五篇,及参考目录、行政机构及职官词汇表、人名索引。并附有《内蒙古的粟特聚落》一文。 蒲立本(1922—2013),加拿大著名
汉唐职官制度研究
陈仲安
评分 9.3分
本书包括中央官制、地方官制、选举制度和俸禄制度4章。研究对象是汉唐时期中央与地方的职官制度。对于这一时期中央职官制度的两大变化:一是从秦汉的三公九卿制变为隋唐的三省制;一是从唐前期的三省制变为唐后期以及五代北宋前期的使职差遣制。着重对史学界讨论不多的后一个变化进行研究,认为使职制度是强化中央集权的产物,同时也是当时形势的需要所使然。而地方职官制度的两大变化:一是从秦汉郡县二级制变为魏晋南北朝
秦汉法制史研究
[日]大庭 脩
评分 9.2分
本书《秦汉法制史研究》是日本学者大庭脩的学术著作,分序论、关于律的研究、关于令的研究、官僚制度研究、关于文书的研究五大部分,详细考证了秦汉时期的立法、施行、法规等情况,是一部严谨的法制史著作,1991年曾出版过一部中译本,已绝版多年。本次由中国政法大学徐世虹教授等重新精心翻译修订,并增收了一些内容,以飨广大读者。 大庭脩,日本著名学者,曾任日本关西大学教授、名誉教授,皇
马可·波罗寰宇记
[英]慕阿德
由慕阿德与伯希和合著的《马可·波罗寰宇记》是玉尔《马可·波罗之书》出版以后,很好的《马可波罗行记》的英译本,因为涵盖了一百多个本子的信息,所以学术性也最强。多年来,这本书成为学者们利用《马可·波罗行记》时的依据。本书为原书的影印出版。
阿摩卢百咏
阿摩卢
《阿摩卢百咏》是大约于公元七或八世纪在印度结集的一部古典梵语爱情诗集,作者据说是一位名叫阿摩卢的国王。现存有四种版本,各本所收诗作数量和次序颇有不同,一般为百首有奇,但主题都集中于男女情爱、悲欢离合等儿女情态,风格一以贯之,故也有人视之为一首长诗或一套组诗。是梵语文学史上最重要的作品之一。 这些艳情诗的作者一直是个谜。其名字的拼写法就多种多样,如Amara, Amrak
佛典语言及传承
[日] 辛岛静志
评分 9.9分
辛嶋静志教授精通多国文字,是现今研究佛典语言及文献的一位重要的国际学者。其对佛典语言及文献研究的成绩为海内外学者所公认。辛嶋教授所著《佛典语言及传承》一书对汉译佛典语言与梵文、巴利文等语言的比勘,汉译佛典语汇的知识考古学研究,汉译佛典翻译、演变的思想史考察等,均有深入的分析及精彩的创见,在相关领域具有较大的影响。 辛嶋静志,日本创价大学国际佛教学高等研究所教授兼所长。1
周礼经注疏音义校勘记
加藤虎之亮
《周禮》與《儀禮》、《禮記》並稱「三禮」,為記錄承載古代中國禮樂文明最重要經典之一。《周禮》雖經後世損益改編,漢代以降學者亦疑信參半,而書中所載基本內容為西周舊制則確然無疑也。至於《周禮》經及注、疏、音義之校勘,清代學者成就最大。《周禮》於奈良時代既已傳入東瀛。 日本學者有一部校勘《周禮》之著作亦極為重要,即加藤虎之亮《周禮經注疏音義校勘記》,此書一九五〇年代後期始出,故
中古中国的寡头政治
[美] 姜士彬
评分 7.8分
“中世纪的中国是一个贵族国家呢?还是一个官僚国家?”此书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是:它是两者的独特的结合。权力最终来自对政府的供职,而非来自血统/家族/门第,但是在大约5世纪至10世纪时期出任官职,比在中华帝国的任何时期都在更大程度上取决于门第出身。从晋至唐,大约数百个大姓在政治上、社会上支配了中国——一种寡头政治。只是到了五代宋初,他们才最后失势。敦煌发现的某些谱牒保存了唐代某些姓氏的名称。较早的
变迁之神
[美]韩森
评分 7.6分
本书所研究的是我国南宋时期的民间宗教。该书既是关于12、13世纪中国的民间宗教,又是关于当时普通民众对他们周围世事变迁的理解的一个研究。全书自始至终都关注着一个深刻的历史问题——社会与宗教之间的关系。今后研究该问题的学者,肯定会对韩森的这一研究作出学术回应的。 芮乐伟·韩森(Valerie Hansen) 宾夕法尼亚大学博士,耶鲁大学历史系教授、东亚
走进日常
黄正建
评分 8.2分
《走进日常》是黄正建研究员关于唐代社会生活的论文集结,共分三大部分:一、唐代衣食住行的分类研究;二、唐人日常生活的综合研究及对社会生活史研究的一些思考;三、其他与社会生活史相关的话题。在第一部分分类研究中,黄正建先生分别按衣、食、住、行四大门类讨论了唐人的社会生活。不仅对具有鲜明唐代风格的诸多物质史个案,如唐代的戒指、耳环、冬春衣、胡服、宴会、胡食、住房、绳床等有较为深入的讨论,还着重对唐代
印度诸神的世界
[德] 施勒伯格
评分 8.3分
《印度诸神的世界》对有关印度教诸神的图像学、尤其是艺术品进行描述和阐释。这些艺术品体现了对诸神的特定理解。 在形式上,宗教神像(无论雕塑还是浮雕)与传统、成规密切相关。通过观察和阐释印度教的神像,我们不仅了解到“伟大”的诸神,而且了解到“细节”的多样性;我们学会通过法器、体态、手势、服装、坐骑等来区分他们。我们深深地沉浸在印度神话里,体验那神圣的圆舞、诸神与阿修罗之战、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