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思想文化的世界
陈来
评分 7.5分
本书是陈来老师的代表作,是《古代宗教与伦理》一书的姊妹篇。初版于2002年,再版于2009年。本次与三联书店合同到期之后,陈老师将对此书转到北大,并适当进行增补。本书本书并不是春秋文化的全面研究,而是从思想史家的立场,把孔子以前的春秋文化作为诸子学发生的思想史前史来研究。在这种研究之中,陈来一方面从文化哲学和思想文化史的角度来看春秋时代的文化观念与西周文化的连续性,看它如何把西周的礼乐文化加
诠释与重建
评分 8.5分
《诠释与重建(王船山的哲学精神第2版)(精)》(作者陈来)着眼于诠释,故因诠释对象的不同而在结构上分成六个部分:读《大学》、读《中庸》、读《论语》、读《孟子》、《思问录》、《正蒙注》。这与一般著作以问题为焦点在全书分章有所不同。然而,这样一来,各个部分的讨论中难免会有重合与交叉之处,使得同一个问题(如理气观)的讨论有时分布在不同地方,而没有集中呈现。从这一点来说,全书以问题分章就有它的好处。
宋明理学
本书以二十几位理学思想家为主,叙述宋明理学的产生、发展和演变,以求揭示宋明理学的固有脉络和内在讨论。作者曾在北京大学开“宋明理学”课程,即以此为教材,本书内容全面、叙述简明,适于教学和自学之用。虽为教材,书中也有一些颇具特色的知识点,比如对于唐宋变革之际的庆历时代知识群体,如欧阳修、范仲淹等人,专辟出一章(书中第二章)着重拈出。
朱子书信编年考证
评分 暂无
本书是作者研究朱熹思想、在史料学方面用力甚深的一部著作。对朱子书信一网打尽,逐条考证系年,对研究朱子、宋明理学和宋史的学者来说都是有价值的工具书。作者的考证既借鉴了以前清代学者的成果,更多地则是通过文献本身而做内证、事证、人证、义证,以确定系年,考证颇为坚实可信。此次增订最主要部分在于添加了一份索引,索引囊括了全书2700余封信,较为简明切用。另外,增补了《延平答问》中的十几封信,删除了原书
现代中国哲学的追寻
评分 8.0分
《现代中国哲学的追寻:新理学与新心学》不求面面俱到,在结构上以“文化观”、“心物论”、“形上学”为骨架;在写作上,是以当代中国文化的视野和中西哲学的融合前景作为研究和观照的出发点,探索20世纪现代中国哲学家在发展具有中国性的哲学方面的经验,以作为21世纪中国哲学建设的参考。由此可知《现代中国哲学的追寻:新理学与新心学》的书名“现代中国哲学的追寻”,其中的重点在“中国”。
古代宗教与伦理
评分 8.4分
原收录在“三联·哈佛燕京学术丛书”第三辑,现选入陈来学术论著集重新出版。在导言中,作者从黑格尔到雅斯贝斯再到帕森斯发展起来的轴心时代理论入手,运用大量人类学和考古学的研究进行理解,从整体信仰的转变和政治权利的强化的角度,论述了从巫觋文化到祭祀文化再到礼乐文化的演进。周代文化模式的最终形成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基调。中国社会的各个层面统统都纳入“礼“的范畴下,形成一个政教德法合一的体系。全书的主要内
评分 7.9分
本书的副标题为《春秋时代的宗教、伦理与社会思想》,它指示出,春秋时代的思想观念研究为本书的主题;但须说明,这里关于春秋思想史的研究是限定在孔子以前,并以孔子和早期儒家以及其他早期思想学派的出现为其归结。 另外,一般思想史研究以人物和历史发展为线索,而本书则依照问题为线索;这是因为,虽然春秋时代的思想相当活跃,但思想家的思想多属片段,少有系统,不便于以一般思想史的叙述方式来
竹帛《五行》与简帛研究
《竹帛(五行)与简帛研究》汇集了作者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关于出土简帛文献的研究,是由三联书店出版的一部新的著作。《古代宗教与伦理》和《古代思想文化的世界》仍用三联旧本,而改正若干错字。《朱子书信编年考证》用三联书店出版的增订本,未加改动。《有无之境》、《诠释与重建》、《传统与现代》皆用北京大学出版社本,改正了已经发现的若干错字。《朱子哲学研究》和《宋明理学》用华东师大出版社本,亦改正了若干错
评分 8.2分
朱熹的书信在宋明理学的研究占有特殊的位置,陈来教授的这部著作侧重实证的研究,专门考订朱子书信的编年。陈荣捷先生称誉此书为“精审”、“严谨”,邓广铭先生也认为“这是一本极见功力的著述,也是一本具有广泛作用的著述”。该书考订了朱熹的2000多份书信,并断定了它们的年期,数量之多,考据之实,远超越王懋竑、钱穆之上。此外,书本还通过对这些书心的整理、考订,钩勒和探索了南宋期内学术史、思想史的资料和实
有无之境
本书是王阳明哲学研究的经典之作。全书把哲学史研究、比较哲学研究、文化问题研究和文献史料研究合为一体,对王阳明哲学的内容进行了全面和深入的分析,并对其哲学的内容进行了全面和深入的分析,并对其哲学的不同发展阶段进行了细致的考察,力图呈现出王阳明哲学的基本性格和整体面貌。本书作为系统研究王阳明哲学的专著,思境恢弘,学理精审,史料详尽,在王阳明哲学思想研究的各个重大问题上都提出了新的分析和诠释,充分
冯友兰选集
本书回顾这些20世纪哲学经典之成就的取得,有两点十分突出;第一,现代中国哲学的哲学研究,无不以西方哲学及其发展历史为参照的背景。从欧美留学归国的学者自不必说,即使最具传统特色的学者如梁漱溟、熊十力,他们的哲学问题意识也都爱到西方哲学观念的深刻影响,西方哲学是人类智慧中理性分析和建构的精致代表,西方哲学的形态虽属特殊,但其中不少问题的讨论是具有普遍性的。西方哲学的论述虽然不是哲学所以为哲学的根
中国近世思想史研究
本书的内容属于中国哲学思想史上的“道学”与“心学”的考论研究,是在作者多年来有代表性的论文之结集。作者所说的“近世”是介于中世纪与近代之间的一个形态,即宋元明到清前期。作者在对思想文本研究的基础上,研究前人对于自然、社会、人生、人心、知识、信仰的理解,研究前人表达或构成这些理解的概念、命题、体验、论证,研究文化的经典,研究前人对理论、价值、信仰的建构方式及其对社会文化的作用,研究这些思想和认
王阳明是明朝才兼文武、奇志大勇的政治家、军事家,但令他名垂青史的是他在理学上的贡献。作者对王阳明哲学的内容进行了全面和深入的分析,并对其哲学的不同发展阶段进行了细致的考察,力图呈现出王阳明哲学的基本性格和整体面貌,在王阳明哲学思想研究的各个重大问题上都提出了新的分析和诠释。
宋元明哲学史教程
作者在香港公开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院讲授宋元明哲学的讲稿,可作为高等学府的参考教材。宋元明哲学是中国哲学自先秦以后最重要的发展阶段,宋明理学便是此一时期的主要哲学形态。本书在讲解南北宋、元代、明代前后期理学的基础上,重点放在宋明理学,以帮助读者了解宋明理学的基本内容、掌握中国古典哲学的基本概念和命题,深入探讨中国文化,并对传统思想、文化问题作出分析和讨论。
儒学美德论
评分 6.8分
本书是作者有关儒家伦理与美德伦理的研究,也可以说是以追寻美德为中心的中国伦理研究。 全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主要关注公德与私德问题,是美德研究在一个特定领域的讨论,通过梳理近代以来公德—私德的起伏变化,揭示出中国当代道德困境的根源和出路。下篇主要关注美德伦理,从孔子、孟子、战国早期一直到冯友兰、冯契,作者检视了儒家伦理与美德伦理的关系,辨析了两者之间的异同。
冯友兰的伦理思想
中华文化有着自己独特的伦理道德体系。冯友兰一生中有关伦理道德问题的思考分析,代表了20世纪中国现代哲学家的道德思考和文化追求,有其典型意义。 他关注传统道德在现代社会的调适转化,为守护中国传统的伦理道德价值和理想,提出道德遗产“抽象继承”;提出境界伦理学的建构,重建了中 国哲学的精神追求,值得珍视。 读者从本书中可以看到冯友兰道德思想的总体面貌,以及作者对其思想的全面解读
孔子 · 孟子 · 荀子
评分 7.7分
评分 8.1分
中华文明的核心价值
评分 5.9分
《中华文明的核心价值》正文4篇,附录2篇,计12万字。书中主要涉及两个主要问题: 一、中华传统价值观,讨论其哲学基础、传承与发展,关注其对当代社会的影响; 二、国学相关问题,关涉国学概念、流变,及其近代国学研究的发展、国学名家与大师。 传统价值观与国学是目前备受社会各界关注的问题,既是学术讨论的议题,亦是民众关注甚至投入热情的话题。
仁学本体论
评分 7.1分
《仁学本体论》后记 2010至2011年,李泽厚先生出版了《该中国哲学登场了?》和《中国哲学如何登场?》,但我一直未曾注意。2012年夏在吉林大学开会,听到有学者发言提到这两本书,于是在2012年12月末我请学生帮我买来这两部书,并细读一过。李泽厚在书中说:“后现代到德里达,已经到头了,应该是中国哲学登场的时候了,当然还早了一点,但可以提提吧。我先冒
陈来儒学思想录
中国儒学史(宋元卷)
评分 6.5分
宋代学术,规模宏大,气象万千。“其在哲学,始则有刘敞、欧阳修等脱汉唐旧注之桎梏,以新意说经;后乃有周、程、张、邵、朱诸大家,蔚为有宋一代之哲学。”彼等此项贡献,在我国学术史上实应予以大书特书,不容忽视。《中国儒学史•宋元卷》即选取宋代至元代儒学发展史上的代表性人物,对他们的儒学思想进行辨析,全书言必有据,论证严谨。
孔夫子与现代世界
朱子哲学研究
评分 8.8分
宋明儒学论
传统与现代
评分 7.4分
众所共认,儒家思想及其道德体系的意义是20世纪文化论争的核心性问题。对文化保守主义的研究表明,现代对于儒家思想的有分析的肯定并不是出于对社会改革的排斥,也并不主要基于民族精神或文化认同的要求,而更是出于对社会转型过程中伦理秩序的破坏的关注和对儒家德性伦理普遍价值的认知。 正因为儒学的价值世界与现代世界的相关性并没有因传统社会的巨变而消失为无,也因此,在20世纪中国的社会文
国学散论:陈来随笔录
本书广泛讨论了国学在当代的主要意义、国学的内容与分类、近代国学的发展过程、儒家思想在中华民族复兴时代的作用和意义,以及各种与儒学史相关的思想。本书作者以国学大家的身份,以小篇幅的学术随笔形式对这些问题加以阐发,是学术大众化的典范。 陈来,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院长、清华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中国哲学史学会会
本书是王阳明哲学研究的经典之作。全书把哲学史研究、比较哲学研究、文化问题研究和文献史料研究合为一体,对王阳明哲学的内容进行了全面和深入的分析,并对其哲学的不同发展阶段进行了细致的考察,力图呈现出王阳明哲学的基本性格和整体面貌。本书作为系统研究王阳明哲学的专著,思境恢弘,学理精审,史料详尽,在王阳明哲学思想研究的各个重大问题上都提出了新的分析和诠释,充分体现了作者在思想把握上的理论造诣和文献把